您的位置:首页 ->> 观察与思考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自贸试验区是应对TPP影响的试验田

http://www.CRNTT.com   2015-10-12 07:48:09  


以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为代表的中国自贸试验区的设立,其功能之一就是为应对TPP做压力测试。
  中评社北京10月12日电/经过多年的艰难谈判,以美国为首的12个谈判国终于在2015年10月5日达成《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文本(英文简称TPP).TPP旨在形成一种区域性的高标准贸易和投资规则,逐步影响和推向区域之外,最终形成全球性的高标准贸易和投资规则,从而实际上取代受到困扰的世界贸易组织(WTO)为代表的现有多边贸易体制。TPP会对中国乃至世界带来什么影响?学界评论莫衷一是。

  上海证券报发表复旦大学法学院教授、上海WTO事务咨询中心业务总监龚柏华文章认为,一方面,我们不能掉以轻心;但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能危言耸听、夸大其词。

  其实,中国政府已经较早地开始对TPP进行研究评估,其间也有不少评估报告估算TPP达成对中国的影响。TPP对中国的影响不仅仅是贸易和投资层面的。TPP内容涉及货物贸易、纺织品和服装、原产地规则、海关、动植物检验与检疫、技术标准、贸易救济、投资、跨境服务贸易、金融、临时商业出入境、电讯、电子商务、政府采购、竞争政策、国有企业、知识产权、劳工、环境、合作与能力建设、竞争力和商业便利化、发展、中小企业、管理部门合作、透明度和反腐败、争端解决等方面。因此,TPP将涉及一国“关境之后”的国内措施,即一些传统上被认为是主权内政的领域。为此,成员国不得不在TPP协定要求下,修改其国内规制。而这些,正是中国政府所纠结的。一方面从长远角度来看,这些要求符合中国深化改革按市场经济运作的理念,但另一方面从短期现实来看,这些变革要求对中国难以承受或不知是否可承受。

  文章介绍,以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为代表的中国自贸试验区的设立,其功能之一就是为应对TPP做压力测试。以上海自贸试验区为例,自其成立来的两周年中,已经在多方面尝试与TPP接轨的改革措施。

  1、 尝试以“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模式为代表的新的投资规则

  在国际贸易和投资协定谈判中,按“正面清单”模式还是按“负面清单”模式谈判,直接关系到市场准入和市场开放的程度。就承担义务的水平而言,负面清单高于正面清单。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模式已经成为国际投资规则发展的新趋势。TPP也采取了这种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的高标准投资规则。

  上海自贸试验区引领扩大开放倒逼深化改革,其抓手就是从外资市场准入的特殊管理措施即俗称的“负面清单”开始的。上海自贸试验区从2013年创设“负面清单”、到2014年完善“负面清单”、再到2015年共享“负面清单”,既为中外资提供了“国际化、市场化和法治化”的营商环境,又为各级政府构思了“简政放权”的职能转变的大思路。尽管上海自贸试验区的“负面清单”是中国国内地方政府的规范性文件,本身不产生国家间双边条约的约束力,可以自行调整其内容,包括增减负面清单中的内容,但是,考虑到上海自贸试验区“负面清单”的背景目的,上海自贸试验区在实践中要“高仿”TPP的“负面清单”的模式和理念,这样才能产生应对TPP冲击的效果,为国家战略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2、 尝试服务业的进一步扩大开放

  TPP是一个开放程度非常高的协定,其中服务贸易高水准开放是其要义所在。

  上海自贸试验区设立初衷主要也是进行服务业开放的压力测试。上海自贸试验区已经主动在金融服务、航运服务、商贸服务、专业服务、文化服务以及社会服务六大领域进行了扩大开放的尝试,暂停或取消了投资者资质要求、股比限制、经营范围限制等准入限制措施(银行业机构、信息通信服务除外).2014年6月28日,国务院批准了《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进一步扩大开放的措施》,其中31条措施涉及服务业领域。当然,上海自贸试验区在服务业开放的实践中也遇到了种种体制性的障碍。发现问题也是一种试验成功,这可为解决问题提供思路,从而最终为应对TPP对服务业开放带来的冲击,提供压力测试经验。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