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观察与思考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稳增长政策“三个效应”待解

http://www.CRNTT.com   2015-06-27 07:54:05  


 
  究其原因,主要是调控政策存在“三个效应”。一是替代效应。中国经济处在“破旧新待立”的接续期,过去的重点产业和增长点持续下行,抵消了部分稳增长政策的效果。如钢铁和煤炭行业价格走低,停产企业和失业人数不断增加,即使政策支持的新增长点有效果,也难以充分体现在GDP上。二是时滞效应。受行政审批程序、地方政府抓经济积极性、利益受损方抵制等影响,很多政策特别是投资类政策无法立竿见影,效果显现还需要一个过程。三是漏出效应。受体制机制、组织制度、能力愿望等影响,部分政策无法完全实现预期目标。比如在经济下行期,过去支持传统行业的银行贷款信用风险迁徙,银行资本占用上升,可贷资金规模受限,过去无效、低效的金融资源配置,造成当前的信贷供给不足,此时降息降准也难以促进资金流向真正需要资金的企业。在利率市场化和股市繁荣周期中,资金大量流向股票、基金等资本市场,虽然企业也能够通过IPO、资本运用、减持套现等方式为企业融得一定资金,但主要是新兴领域和强强联合型企业,且更多的情况是资金在金融机构和股民之间的再分配,无益增加社会财富。

  优化稳增长政策

  文章指出,实现全年经济增长目标,既需要稳增长政策和调结构改革同时推进,也需要将政策执行中的“三个效应”压缩到最小,增强政策灵敏性,防止“效果不明显—政策不断加码—力度过大—负面效应大”的现象出现。

  稳增长要发挥逆周期调节政策作用。应继续加大开发性和政策性金融机构支持11大工程包的支持力度,为民生领域融资,为商业银行跟进创新领域融资提供示范。加快资本市场改革步伐,更好发展股权融资,为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领域科技创新型企业提供多渠道、低成本融资通道。将有限财政投资和税费减免用在民生、创业、创新、三农等短板领域,兼顾稳增长、调结构和转方式。

  处理好传统产业人员和资产,减少调控政策“替代效应”。产业结构调整过程需要始终把握好就业稳定和企业适当盈利两个目标。为此,传统产业要升级和淘汰并重。升级是发挥现代技术、优质资产、规模经济、科学管理的协同作用,保持适度产能。淘汰不是简单的放弃,关键要通过转岗、创业、退休等方式分类处置从业人员;在统一发展规划和去产能计划下,通过兼并、拍卖、抵债、关停、出口等形式公开公平处置企业资产,完善资本市场和商业银行参与传统行业资产处置的金融服务制度。

  改革投融资体制,堵住调控政策“漏出效应”。从流动性、储蓄率等角度看,中国经济发展不缺资金,关键是要选好项目和方式,管好用好资金,改革投融资体制,撬动社会储蓄转向投资。应加快完善银行不良资产处置和综合化经营进程,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为企业提供低成本高效融资;规范影子银行监管,畅通货币政策传导;进一步实施定机构、定行业、定地区的定向降准等定向调控方式,实现精准调控;完善PPP法律法规和社会信用环境,确保参与各方平等协商、诚信守约、优势互补、各得其所;加快资金、土地、资源、能源等要素价格形成机制改革,结合市场机制作用规律,更好发挥调控政策作用。

  落实简政放权并强化政府激励约束,压缩政策“时滞效应”。进一步提高政策的协调性、便捷性和可操作性,进一步完善政府间政策落实考核,引入第三方评估,加快落实简政放权举措,加快推广上海等自贸区成熟经验,引入企业和民众监督机制,建立近零成本的企业经营和法治监督环境。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