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观察与思考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邓聿文:中国应邀请安倍出席阅兵式

http://www.CRNTT.com   2015-03-18 10:34:45  


 
  对于是否邀请安倍前来出席阅兵式,中国社会多持肯定态度,但也有看法认为,若中方发出邀请,安倍不来,中国会不会有些自讨没趣;或者,即使安倍如约而来,可根本没有诚意,也没多大意思。而以安倍的历史观,后者的可能性极大。所以,王毅抛出“诚心”,也有预设条件,敲打安倍之意:要来北京参加抗战阅兵式,必须诚心,否则,中国不欢迎,到时怪不得中方不邀请。
 
  从日本政府和安倍的立场看,会来北京出席阅兵式吗?
 
  单纯从历史观而言,可能性不大。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为了跟中国争夺历史解释权,日本也重视这个问题。安倍新年谈话就告知世人,他在开始思考战后70周年的总结问题。可安倍的出发点不是如何与周边邻国清算过去的侵略与殖民统治历史,让他们对自己放心,而是要强调日本战后为亚洲与世界和平作出的贡献,同时向世界宣示日本百年愿景。
 
  安倍希望日本对战后世界和平秩序的贡献,能够为国际社会更多地认知、理解和承认,所以,计划利用4月底访美机会,与奥巴马发表二战结束70年的共同文件,阐述“日美战后的和平贡献”,试图借助美国这个第三方堵住中韩对日联手展开的历史批判。
 
  不过,考虑到地缘政治现实,如果中方发出邀请的话,安倍也可能会来。对安倍的历史观和日本政府对二战侵略邻国的模糊态度,连华府都看不下去,国务院和白宫发言人多次发表谈话敲打安倍:“战后70周年的谈话,向周边邻国谢罪是关键。”最近,德国总理默克尔访日演讲也间接提醒日本要直面二战历史,她以德国为例,强调“如果没有邻国的大度姿态,和解不可能实现。但更主要的是,德国也有着实事求是面对历史的意愿”,提醒日本应直面历史、坦诚过往,这是达成和解的前提。
 
  而日本政府及许多政治人物历来缺少的,恰恰是德国这种勇于面对历史的担当和精神,此是日本和中韩等亚洲邻国产生历史纠纷,得不到后者原谅的主因。王毅在记者会上也引用一位中国外交前辈的话表示,加害者越不忘加害于人的责任,受害者才越有可能平复曾经受到的伤害。这是日本正确对待历史问题的态度。
 
  如果日本政府一方面忘记加害人的责任,拒不谢罪,另一方面却在国际上大肆宣扬其对战后和平秩序的贡献,就显示日本和平责任的虚伪性,其所谓“百年愿景”反而可能会受到更多国家的怀疑,因为一个不愿直面和反省加害历史的民族,如何让人相信它的百年和平愿景是真诚的?故在国际舆论压力下,日本政府会权衡利弊,有可能让安倍到北京出席抗战阅兵式,以示日本诚意。
 
  当然,这其中美国的态度是关键。若奥巴马接受中方邀请出席阅兵式,安倍多半也会过来。假如奥巴马不来,但华府出于其东亚战略的考量,施压日本政府和中韩搞好关系,安倍也有可能会来。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