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观察与思考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张贤亮价值不止存于文学史

http://www.CRNTT.com   2014-09-29 10:24:45  


 
张贤亮身上的双重价值

  2014-09-29 07:13:33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乔杉 

  9月27日下午两点左右,作家张贤亮走了,曾经写下短篇小说《灵与肉》、中篇小说《绿化树》、长篇小说《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等一批著名小说的作家张贤亮走了。这一刻,他把世人送给的毁誉,再一次还给了世人。(9月28日《新京报》)

  虽然今天的年轻人,对于张贤亮可能有些不熟悉,但不可否认的是,在上世纪80年代,那个洋溢着文学和理想的激情岁月,张贤亮是中国最炙手可热的三四个作家之一。与莫言相比,张贤亮差的可能只是一个诺贝尔奖。

  张贤亮这一生具有传奇性。早在上世纪50年代,张贤亮就开启了文学之旅,却又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时隔20多年才重新走上文坛。再出文坛的张贤亮,一出手就是不凡,但正当文学事业走向顶峰时,张贤亮却在90年代初,悄然转身,创办了西部影城。今天年轻人对张贤亮的陌生,应该说与这一转身,有着很大的关系。

  张贤亮可能是中国第一批下海的作家。张贤亮不仅率先喊出“文化是第二生产力”,较早把文化分为事业和产业,而且带头下海实践,创办了西部影城。在一次接受采访时,张贤亮把写作和做生意,称为是“两个孩子”,“都是自己的心头肉”。张贤亮用自己的实践证明,文学和商业并不矛盾,文化嫁接商业能够开出绚丽的花,一个好的文学家依然有可能成为一个成功的企业家。

  在这个弥漫着消费主义的时代,人们更推崇一些外在的、物质的,特别是商业的成功。这也是读书无用、文学无能的功利起点。张贤亮的一大价值,就在于提供了一种文化与商业跨界的可能,让人们看到了作家的另一种潜能。当然,文学和商业有很大不同,而且文学自有价值,我们也不希望作家纷纷跨界证明价值。但我们反对把作家排斥在商业文明之外,反对把文学贴上不值钱和从事文学没前途的标签。当前摆在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是,如何在这个商业社会,维系文学的道统,维系作家的尊严,不把文学和作家挤下商业文明的快车。

  张贤亮身上有双重价值,从事写作的张贤亮,从事文化产业的张贤亮,都值得人们瞩目。张贤亮曾讲,“我在作家圈子里是最有钱的,在有钱人圈子里是最有文化的。”给文学打开一扇明亮的窗口,给作家一个有尊严的生活,或是对张贤亮的最好纪念。对文学的重视和反哺,也必然惠及整个社会。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