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 |
萧也牧与新中国文坛第一场批判运动 | |
http://www.CRNTT.com 2014-08-09 11:03:31 |
尽管我们无法一一验明每位批判者的意图,但却能在同时进行的另一场文化大批判中找到些许蛛丝马迹。1951年5月,毛泽东亲自为《人民日报》指导撰写社论,在全国范围内发起了对电影《武训传》的大批判,为文艺作品的思想倾向正本溯源。一个月后,对萧也牧及《我们夫妇之间》的批判,正是在批判《武训传》的热潮之中,在全国上下“擦亮眼睛”、噤若寒蝉的氛围中酝酿出来的。 然萧也牧的本意是批判小资产阶级思想,但他所采取的欲扬先抑的表现手法,试图挣脱红色文学的创作模式,将作者的写作意图隐藏于人物塑造和文本结构中,这种背离传统的表现形式,无法为文坛的统治阶级所接受,并且成为萧也牧成为被众人攻击的把柄。 1957年 悲歌:萧也牧告别文坛 被打成右派笔名成负担 大批判过后,萧也牧再也没有文学作品问世,身为作家的萧也牧告别了文坛,也告别了萧也牧这个曾给予他光荣,也带给他无尽痛苦的名字,他改回自己的本名——吴小武。不久,萧也牧从团中央“贬谪”到中国青年出版社,担任编辑。以另外一种形式与文学保持联系。 在中青社期间,吴小武编辑出版了《红旗飘飘》丛刊,发掘了《狼牙山五壮士》、《红岩》等一批为读者耳熟能详的作品,声誉甚响。 1954年,刚刚年满二十岁的王蒙,把自己的处女作《青春万岁》送到吴小武手中,不免心怀伤感:“一个作家而多年失去了发表作品的权利,其可怜与可悲,即使幼稚如当时的我,也是完全明白的。”⑤ 尽管弃用了萧也牧这一名字,吴小武最终还是没能摆脱1951年大批判给他带来的厄运。 1956年“鸣放”期间,受到“气候影响”的萧也牧写下《“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有感》,回忆自己被批判后的改名风波:“自从被批判后,自己作为编辑出去组稿,不用‘萧也牧’这个名字了。然而这也不行,有人说这是萧也牧经不起批判,连真实姓名都不敢用了。”⑥⑦ 1957年,有过被批判历史的萧也牧,很快在他的只言片语中被抓住了小辫子,被打成右派,下放到农村进行劳动改造。文革浩劫中,又被列入牛鬼蛇神另册,进了“牛棚”。 |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