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 | |
权力改组后的民进党走向 | |
http://www.CRNTT.com 2014-07-27 09:38:50 |
从这次权力改组的情况来看,蔡英文对民进党的改造已经取得阶段性成功。蔡英文自陈水扁下台后出任民进党主席以来,就坚持用“蔡氏风格”对民进党进行改造,这种改造的核心在于改变民进党“街头政党”的形象,同时改变基层工作模式,全面加强对社会的渗透。随着蔡英文在党内强势地位的确立,这种改造也势将继续推动。近几年来蔡英文的政治风格的重要特点被自称为“理性”和“柔性”,其主要目标在于帮助民进党摆脱“暴力党”的形象。民进党内对蔡英文认同的加强本身就是对这种政治风格的承认。 但这并不意味着民进党放弃使用暴力,相反如果条件许可或者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暴力仍是蔡英文的重要选择。今年的“太阳花学运”就是一个例子。蔡英文通过暴力的使用展现给民进党的是一种干预岛内政局以及两岸关系发展的能力,也正是这种能力的展现使苏贞昌在党主席选举中不战而退,蔡英文成为唯一的党主席候选人。可以预料的是,未来民进党如果能够取得对国民党的优势以及取得一定的两岸关系话语权,暴力冲突行为可能会有所减少。相反如果该党发展一直受制于两岸关系,试图以突破困境为目的之暴力冲突会不断增多,这些行为的目标所指在于加剧两岸关系的有限紧张并以此进行政治动员。从这个意义上说,蔡英文营造的“理性”形象不过是一个工具,一旦形势需要马上可以甩掉“理性”的外衣换上另外一副面孔。 民进党权力结构调整以后,新主“登基”,“天王”逊位,民进党2016年前的整合已经初具雏形,世代交替也已经大致完成,未来该党主要的着力点主要是加强对社会的渗透,即一方面强化基层服务,既加强该党自身在基层的影响力,同时也伺机进一步瓦解国民党的基层组织,全面削弱国民党的基层动员力;另一方面民进党会按照既定的方向加强与社会的联结,特别是加强对社会运动的介入和参与,会在自己的论述中增加“公民社会”的内容,将政治动员的内容加赋在“公民运动”之上,增加政治动员的道义“正当性”。因为自2000年民进党上台以后与社会运动的关系渐行渐远,台湾社会运动的发展也呈现出“去政治化”的特征,蔡英文已经不同场合强调民进党要适应“公民社会”发展,即民进党必须考虑在新的情势下让“公民社会”接受自己的问题。未来这一议题还会持续推动,且将这一议题与打击国民党和对抗大陆联系在一起。 可以看出民进党主要的政策诉求集中于岛内,两岸政策的调整仍具有相对被动性。显然两岸关系持续向前发展会对民进党的“台独”立场会产生挤压效应,所以民进党不顾台湾民众福祉和社会观感强行用暴力手段阻止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快速推进。自今年3月以后民进党在两岸议题上边缘化的情况已经开始有所改变,一方面民进党通过“焦土政策”强行阻挡服贸协议进入“立法”程序,另一方面则通过“太阳花学运”强行阻遏了两岸关系快速发展的势头,这也意味着民进党从国民党那里抢回了部分两岸政策话语权。在这种情况下民进党更没有调整两岸政策的动力。不过未来民进党如果要与国民党争夺2016年最高领导人选举的话,就必须处理两岸政策。未来民进党的两岸政策走向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今年底的“九合一”选举结果,如果民进党的优势扩大,则可能会淡化“台独”立场;二是美国的态度,即民进党必须能找到一个美国能够接受的两岸论述,否则民进党的重新执政终归是镜花水月。现在离2016年选举毕竟还有一段时间,民进党的两岸政策走向值得持续关注。 陈星:权力改组后的民进党走向 来源:中国台湾网 2014-07-25 09:37 |
【 第1页 第2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