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观察与思考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名人父爱:梁启超胡适等怎样做父亲

http://www.CRNTT.com   2014-06-16 15:12:53  


 
丰子恺 反对培养“小大人”

  丰子恺育有七个子女,他认为童年是人生的黄金时代,极力反对把孩子培养成“小大人”,专门创作了一幅讽刺漫画《小大人》,缘起是他曾看见:男孩被父母穿上小长袍马褂,戴上小铜盆帽,教他学父亲走路;女孩被父母带到理发店里去烫头发,在脸上涂脂抹粉,教她学母亲一样。在丰子恺眼中,这样的“小大人”简直是“畸形发育的怪人”。

  在生活中,丰子恺称外出做事为“无聊”,和孩子们在一起则内心充满欢喜,抱孩子,喂孩子吃饭,唱小曲逗孩子,画画引孩子笑,和孩子们特别亲近。有一次,长子瞻瞻要丰子恺抱他到车站去买香蕉,“满满地擒了两手回来”,到家时,却熟睡在父亲肩头,手里的香蕉早已不知去向。丰子恺在《给我的孩子们》一文中感叹:“这是何等可佩服的真率、自然与热情!大人间的所谓‘沉默’、‘含蓄’、‘深刻’的美德,比起你来,全是不自然的、病的、伪的!”

  接受采访时,丰家“老六”丰一吟说:“爸爸特别反对家长按照成人的观念去干预孩子,他从不要求孩子们做什么,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任由我们根据兴趣发展。”丰一吟读完初一,“不想读了”,丰子恺送她去学美术,但丰一吟没有什么兴趣,在学校,别人学绘画,她逃课去学唱京剧,“父亲没有怪我,还去看过我的京剧表演”。

  除了让孩子在爱的空气中自由成长,丰子恺还重视培养孩子的独立精神。1947年,他步入知天命之年,与子女“约法”,强调最多的便是“独立”,其中一条写道:“大学毕业后,子女各自独立生活,并无供养父母之义务,父母亦更无供给子女之义务。”同时,子女独立后,要与父母分居,“双方同意而同居者,皆属邻谊性质,绝非义务。”

■ 场外花絮

1、“严父”贾政

  《红楼梦》中,贾政是贾宝玉的父亲,他深受儒家思想熏陶,为人端正甚而近乎迂腐。对于宝玉的叛逆,贾政大为光火,不时打骂,甚至往死里痛打。宝玉写的诗词被斥为“浓诗艶词”,他不爱读书,贾政挖苦道:“你要再提‘上学’两个字,连我也羞死了。”作家王蒙认为,这是两种价值观的冲突。

2、“忙人”金庸

  作家金庸共有四个子女,长子19岁为情自缢身亡,他曾回忆:“那天还要继续在报馆写社评,一面写就一面流泪,一直都很伤心,还是要写。”“忙”是金庸给次子查传倜小时候的最深印象,“他是报馆老板,又要写武侠小说,不太有时间跟我们交流太多,说话多的场合就是吃饭的时间。”

3、“长离别”钱穆

  学者钱穆离开大陆时,次子钱行才16岁,与父亲共同生活仅七年,在他眼中,父亲不苟言笑,“在我们心中始终是严厉的”。钱行一直记得这一幕:父亲课后在书房写作,走过时,总怕弄出声音打扰他。时代流转,再见已是三十年后,离散父子在香港相聚,对于子女曾遭遇的困苦,钱穆坦承“没有尽到责任”,他唏嘘道:“吃点苦没有什么,我希望你们做好一个中国人,用功读书做学问。”

  来源:新京报 吴亚顺2014-06-15 07:56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