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 | |
确立改革成本分摊机制已成当务之急 | |
http://www.CRNTT.com 2014-06-06 09:16:45 |
上海证券报发表中国国家经济交流中心咨询研究部副部长王军文章表示,有必要强调的是,尽管改革有利于经济中长期的增长前景,但中国经济长期积累形成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毕竟需要很长的时间去综合治理。一方面,既得利益群体维持现状的意愿仍很强烈;一方面,全面深化改革在短期内甚至可能将对经济增长、企业盈利和居民切身利益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还会损害一部分既得利益。当前,尤其令人担忧的是,财税、金融、国企、收入分配、资源性产品价格等领域的改革所遇到的阻力或风险,又与当前宏观经济处于经济增速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这“三期”叠加交织在一起,使得改革所面临的挑战尤其艰巨。 因此,如何平衡促改革和稳增长的关系将是关键性的考验。全面深化改革需要考虑每项改革对宏观经济的影响,统筹安排各项改革的节奏、力度、先后顺序及其彼此间的配合,对经济具有扩张性的改革措施先行,对经济具有紧缩性的改革措施缓行,尽量减少和缓和改革对宏观经济的短期不利冲击。 文章称,为顺利、彻底调整长期以来形成的、盘根错节的利益格局,决策者别具匠心地设计了“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这样极富中国特色的决策和执行机构,并且又下设了六个分项改革“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在不同部门,可谓煞费苦心。然而,依然有一些操作环节和技术细节让人担忧。 比如,尽管这些“办公室”可能没有自身的部门利益,但往往也意味着在前台操刀设计并组织实施的这些部门及其领导人,可能因远离一线实际工作部门及其领域,未必能准确把握改革的历史过往及其现实矛盾,其改革思路和开出的药方能否对症下药、其协调各方面各部门各种利益群体的能力和方法能否手到擒来,其推动工作的手段和落实举措是否针针见血,都存在太多的不确定性。又比如,在强调所有改革都需顶层设计并制定时间表和路线图的同时,如何调动好各地方各部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如何发挥好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如何避免将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强的改革大业碎片化、线性化、程式化,社会各界难免有很多担忧。再比如,在一些部门和地区中不乏观望、等待的消极心理,这些微妙的心理夹杂着反腐风暴、简政放权等中央层面的重大部署,其谨慎心态就更容易理解了。从经济学成本—收益角度分析,为使社会各阶层充分享受到改革的红利,恐怕先要考虑建立一种科学合理的改革成本分摊机制。在既定的改革成本下,尽最大可能让更多的人从改革中获益;或者在改革收益确定的情况下,使改革的成本和阻力尽可能地小一些,从而避免因改革引发社会群体的大规模利益冲突。这需要社会各利益相关方充分地博弈与谨慎地平衡,当然也需要决策者极高的政治智慧。 |
【 第1页 第2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