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 |
琼瑶告于正抄袭折射中国编剧生物链 | |
http://www.CRNTT.com 2014-04-28 12:02:36 |
编剧之间是否涉及抄袭,已成近日文化热点事件。4月15日,76岁的琼瑶因不满于正新戏《宫锁连城》抄袭其旧作《梅花烙》,怒发公开信给广电总局,要求停播《宫3》。琼瑶痛心疾首地表示自己“一气之下,已经病倒”。而于正方面,除了心平气和否认抄袭,更说明一切“只是巧合和误伤”。琼瑶后又接受某媒体采访,再谈于正抄袭事件,饱含深情地道出心声:“真的是很心痛!很心痛!很心痛!”4月22日下午,香港著名编剧李碧华通过上海华严文化控诉编剧芦苇“罔顾电影《霸王别姬》团队合作的事实,就李碧华著作权所散布歪曲、失实言辞”,并在“不拥有《霸王别姬》电影剧本出版权的情况下发布拟出版《霸王别姬》电影剧本的消息”。 有意思的是,于正抄袭事件被曝后,编剧李亚玲和微博ID为“瞬间倾城的微博”的编剧又挺身“补刀”,回忆当初作为编剧界的小虾米是如何被于正要求代笔抄袭的。这揭开了抄袭事件的另一维度:在国产电视剧遍地开花的今天,到底还有多少为知名大编剧代笔的小编剧?中国当下编剧生物链又是如何:谁在最底层?如何被剥削?怎样往上爬? 中国民营影视公司出现至今已近二十年,催生了国内影视业大发展。在此之前,中国影视公司极少,电视剧生产量屈指可数,编剧大都由名作家如王朔之流担任。影视编剧专业科班出生的,出路往往是各级电视台—哪怕是中央戏剧学院的老师们,也未必指望能有活儿干。 2000年,中国影视业大发展,投资方开始意识到剧本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剧集成败。一时间,剧本需求量增大,编剧门槛降低—只要有人引你入门,无论是文学爱好者还是网络写手,谁都可以成为编剧。 市场繁荣催生行业乱象。如今,没有人知道中国究竟有多少编剧。一个流传较广的数字是几十万。但几十万人里,真正能为人记住的名字寥寥可数—因为没有署名,大部分编剧仍在“枪手”之路上辛苦跋涉。他们的名字从来不会在某一部电视剧的片头或者片尾出现,但正是这些人撑起了大部分影视剧剧本的写作工程。 外人看来,“枪手”定义相当模糊;但在行内,“枪手”明确分为三种:第一种是代笔。只收稿酬,无其他诉求,真正意义上的“枪手”;第二种是参与讨论和执笔,完成后再由成熟编剧定二稿;第三种人负责贡献闪光点,具备基本文字功底。 |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