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观察与思考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中国经济:用什么思路应对经济减速换挡

http://www.CRNTT.com   2014-02-28 09:12:52  


 
  2、经济换挡期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有着微妙的联系

  经济换挡期和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并不是同一个概念,但却有着很多微妙的联系。中等收入陷阱是指,一个经济体从中等收入向高收入迈进的过程中,既不能重复又难以摆脱以往由低收入进入中等收入的发展模式,很容易出现经济增长的停滞和徘徊,无法跨越至高收入阶段而长期停留在中等收入阶段。中等收入陷阱和经济换挡都存在动力转换机制的问题,潜在产出停滞,经济失去持续增长的势头。

  但经济换挡的概念更为宽泛,既包括了跨越刘易斯陷阱也包括了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甚至包括了各个经济发展阶段中出现的动能转换和潜在增长率的阶梯性变化。值得注意的是,就目前的中国而言,经济换挡期的出现恰好处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阶段,能否顺利实现经济换挡也关系着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成败。

  3、经济金融危机进一步催化了经济的换挡

  经济换挡的原因本质上主要是内生性的。但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往往会触发或加重经济的换挡调整。危机使经济内在问题在短期内凸显,并成为阶段性变化的拐点。尽管危机的本身归根结底也是内生因素造成的,但危机首先是作为一个外生冲击对经济的潜在产出造成创伤性的影响,这种影响可能在短期之内难以恢复,甚至永久性的改变经济结构。

  研究证明,金融危机对OECD国家潜在经济产出的长期影响大约在1.5%-2.4%。中国经济此时进入换挡期在很大程度上同样受到了经济危机的影响。但必须看到,危机更多的是触发了矛盾的集中爆发,背后的深层次根源才是导致经济进入换挡期的主因。随着危机的复苏,潜在产出会出现一定程度的上升,但经济很难继续保持危机前的增长速度和发展模式。

  中国经济换挡期有哪些特征

  文章分析,1、中国潜在增长水平正在趋缓

  危机后,中国的潜在产出水平呈现出逐渐趋缓的态势。尽管2009年的经济刺激计划短暂的拉升了实际增长率,但并不能从长期上改变这一趋势。经济增速从一个高速平台进入了一个次高速平台,危机成为平台跳跃的断点。

  从2012年一季度开始,中国实际经济增长进入到7.5%-8%的速度平台。根据世界银行的预测,2014-2016年中国GDP的增速分别为7.7%、7.5%和7.5%。经过初步计算可知, 2010年以后,中国告别了两位数的潜在增长率水平,2013年底则降到了7.3%-7.9%。

  有专家认为在“十三五”期间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长率水平大约为6%-8%,尽管也有专家学者持有更为乐观的观点,但潜在增长水平的下降是不争的共识。可以说,中国已经进入了经济的降速换挡阶段。

  2、中国经济增长的动能面临切换

  各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因其各自的资源要素禀赋和产业经济结构的不同而不同。过去几十年,改革开放所带来的生产力释放一直是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动力。应该看到,30多年以来,经济增长的动力引擎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总体来说1979-2000年,改革对经济的贡献最为显着,2001年中国加入WTO之后开放因素更为明显的拉动了经济的增长。具体来说:

  从需求角度看,投资、消费、净出口作为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在不同的时期提供了不同的“马力”。多年来,中国经济表现出对投资驱动的过分依赖,消费拉动能力不够强劲一直为大家所担忧,加之危机对净出口影响显着,进一步加深了对这种经济发展模式的忧虑。

  不过,从2011年开始,这种趋势又发生了一些变化。资本形成总额对GDP的贡献率从2010年的52%下降为47%,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滑,是2001年以来首次低于最终消费支出对GDP增长的贡献率(56.5%)。储蓄率和资本边际效率的下降,是投资拉动能力减弱的重要因素。

  通过追溯可以发现,投资对GDP增长的贡献率是在2001年以后才全面超过消费需求的。在1979-2000年的绝大部分年份里,投资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小于消费。但在2008年达到峰值之后,从2011年开始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净出口对经济的贡献在加入WTO之前波动较大,2001年以后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但在2008年后受危机冲击影响较大,多为负值。这些特征一步说明,投资引擎对经济的拉动能力在最近两年正在进一步衰退,消费市场、尤其是国内消费市场的培育和挖掘意义重大。

  从供给角度看,生产要素低廉的成本和充沛的供给一直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优势所在。然而,这种优势在近年来也在逐渐减弱。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