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观察与思考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世界大报背后的老板们

http://www.CRNTT.com   2014-01-24 09:46:58  


 
  1935年奥克斯去世后,其女婿苏兹贝格接过时报发行人的大印。他领导《纽约时报》度过了经济大萧条的危机和二战的艰苦岁月。《纽约时报》的真正腾飞来自于第四代发行人,苏兹贝格的独子,阿瑟•奥茨•苏兹贝格。他励精图治,引进先进技术,开拓多元化经营。他在任30年,《纽约时报》走出了濒临崩溃的困境,积累了雄厚的物质基础,1963年到1991年间,报纸的收入从1亿元增长至17亿美元,这一过程中,《纽约时报》也完成了由家族式经营向市场式经营的转型。

  然而,正是由于苏兹贝格家族希望长久控制这家报纸,在上市时就设计了双重股票结构。甲类股票公开上市流通,而乙类股票则由上市前私募投资者的优先股和普通股转化而来,几乎不流通。每股拥有1票表决权,而所有原始股份为乙类股票,每股拥有10票表决权。一旦有乙类股发生外部转让,该股份将立即转为同等数量的甲类股。由于甲类股无法转化为乙类股,而乙类股则可以转化为甲类股,导致既可以获得融资,又避免权力外流。以《纽约时报》来说,由于董事会中70%的成员由乙类股产生,甲类股仅负责30%。尽管80年代之后其乙类股也可以流通交易,但控股苏兹贝格家族仍然规定了族人的优先购买权以及乙类股绝对的投票权优势,以此避免了恶意收购的可能性。而改变这种双层股权结构,则必须得到家族信托公司董事会8人中6票以上的赞成,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所以,即使陈光标真的能倾家荡产或者说服其他人和自己一起发起恶意收购,买下23亿美元的《纽约时报》甲类股票,虽然他能获得99.4%的分红,他也只有30%的投票权。所以他依然不可能获得《纽约时报》的所有权。

  提及美国的家族报业,格雷厄姆家族和《华盛顿邮报》也不得不说。1877年,斯蒂尔森•哈钦斯(Stilson Hutchins)创办了《华盛顿邮报》让该报成为华盛顿特区首家每日出版的报纸。1933年,由于经营不善,《华盛顿邮报》几乎倒闭、被拍卖,《华盛顿邮报》的买主尤金•迈耶及其女婿菲利普•格雷厄姆(Philip Graham)重新建立了该报的信誉和经济状态。

  1963年,菲利普在弗吉尼亚州一个农场吞枪自杀。随后,控制权落入菲利普的遗孀凯瑟琳·格雷厄姆手中,在凯瑟琳掌权时期,她从《新闻周刊》请来布莱德利担任副主编,两人合作无间,携手把《华盛顿邮报》推向辉煌,该报通过报道“水门事件”赢得国际地位,在他的监督下,《华盛顿邮报》在全国和全世界开设办公室,《华盛顿邮报》和《纽约时报》一起成为美国最有声望的报纸。

  2008年,凯瑟琳·格雷厄姆的孙女凯瑟琳•韦茅斯被任命为《华盛顿邮报》的出版人和行政总裁,她也因此成为最新和最后一个家族继承人。2013年,由于新媒体的冲击,《华盛顿邮报》的经营每况愈下。但是很多人认为,特殊家族制股权结构还是能够让《华盛顿邮报》在面对收购时有一定主动权,最终贝索斯的收购有巨额的溢价成分—价值5000万的《华盛顿邮报》被2.5亿美元收购。

  这种家族报业传统,由于广泛存在于东部的旧殖民地各州,所以也被称为“美国东海岸的家族报业传统”。甚至一些西海岸的著名报纸也是如此,比如《洛杉矶时报》,其最初创办人为托马斯•加德和内森•科尔。1882年8月由哈里森•格雷•奥迪斯接办。1917年交由奥迪斯女婿哈里•钱德雷接管。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传统正在瓦解,在《华盛顿邮报》被贝索斯收购以后,《纽约时报》是目前美国剩下的唯一一个家族大报。《纽约时报》会以什么方式应对未来的新媒体冲击尚不得而知,但肯定的是,其不会轻易地被来自中国的富豪所收购的。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