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观察与思考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货物贸易第一”下的居安思危

http://www.CRNTT.com   2014-01-15 09:39:55  


  中评社北京1月15日讯/据媒体日前报道,2013年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首次突破4万亿美元,达到4.16万亿美元。尽管美国全年的贸易数据还未公布,但市场普遍认为,中国取代美国成为全球最大贸易国几成定局。

  北京商报发表评论员韩哲文章表示,这个统计口径未包括服务贸易。因此,更精确地说,中国是货物贸易登顶,而非全口径贸易登顶。而服务贸易,恰恰是中国的弱项,发达国家的强项。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此前表示,2013年中国服务贸易将超过5200亿美元,只有货物贸易的1/8。从全球看,服务贸易占国际贸易的比例在20%左右,发达国家基本上还高于这个比重,中国则不到10%。不仅规模处于弱势,我们的含金量也不尽如人意。中国的服务贸易中占比较大的还是传统服务业,比如旅游和运输,这两项占到了将近60%。而发达国家则在金融、文化等高附加值服务贸易中大大占优。

  文章分析,居安思危,这不是假谦虚,而是危机感下的选择。

  首先,我们自己的经济转型战略,决定了我们的对外贸易也要提高效率和含金量,而不能继续消耗资源和透支环境。拼粗放和拼家底,在经济起飞阶段还尚可,在当前我们这样一个经济规模下若固守萧规,必定是不可持续的。从另一方面来讲,我们对外贸易的相当大部分处在全球产业链的最底层,赚得是与资源、环境乃至劳动力付出成本不成比例的微薄利润。这种“蓝领+产品”的对外贸易模式,只有辛苦钱,没有话语权。经过三十多年的人力资本积累,我们具备转向“白领+创新”模式的条件,在研发服务、专业服务等高大上的服务贸易里,我们必须赢得市场空间。否则,我们的“地大物博”的家底迟早拼成“地大物北。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