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观察与思考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资源瓶颈约束是经济发展最大障碍

http://www.CRNTT.com   2013-10-11 09:05:40  


 
  然而新全球化使世界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冷战结束后,发达经济体开始向发展中国家大规模转移制造业,由此使中国等一批发展中国家转变成世界制造业的主体。2009年,中国工业产出总量已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工业制成品出口占全球的比重也从1980年的1.5%上升到目前的15%。但是发展中国家工业化的加速,使世界人口主体进入到工业化进程,由此极大地增加了世界资源消耗量,也使新千年以来世界初级产品价格的增速大大高出工业制成品价格的增速。

  2001-2008年,世界出口平均价格指数增幅为53.5%,同期初级产品出口价格指数增幅却高达172.2%。次债危机爆发后,2009年世界初级产品价格指数由于危机影响曾猛跌30%,但2010-2011年两年又分别上涨26.1%和26.3%,新千年以来世界初级产品价格的年均涨幅则高达10.6%。

  世界初级产品价格在新千年以来的暴涨,也与发达国家转移制造业后转向了发展虚拟经济直接相关。金融全球化导致实体经济金融化,表现为世界大宗商品价格的涨落越来越脱离供求而由金融资本主导。有分析说明,目前石油价格的上涨中,至少有1/3是由金融投机造成的,而资源生产大国也乐于资源价格被国际炒家拉高,甚至干脆直接参与资源的炒作,由此就形成了金融大国与资源大国联手掠夺制造业大国利润的局面。最终把二战后至新世纪前,国际市场上制造业价格增速快于初级产品价格增速的格局从根本上颠倒了过来。其结果之一是中国等未完成工业化的发展中国家,必须为未来的工业化支付远高于美日欧等工业化先行国的资源成本。结果之二就是由于制造业大国的进口价格增速远高于出口价格增速,迟早会出现贸易逆差。

  2020年或出现贸易逆差

  文章分析,从中国自己的情况看,由于2011年初级产品在出口中的比重只有5.2%,在进口中却占到34.7%,所以当年的出口价格指数是10%,而进口价格指数却高达17%,即价格条件不同所导致的进出口额增长速度差,竟高达7个百分点。2001年,中国初级产品进口占总进口的比重为18.8%,2011年猛增到34.7%。日本在工业化后期初级产品进口比重最高曾达82%,中国的资源条件虽然好于日本,但面临世界资源产品价格大幅度上涨的新环境,因此初级产品进口比重在未来20年中很可能将超过3/4,这就会使进口增速快于出口的格局越来越明显。

  如果未来20年世界初级产品价格指数的增速按新千年以来的10%计算,2030年的资源进口总值将达到18万亿美元,是目前世界资源出口总值的3倍还多。如果进口增速为15%,只比出口增速高出1个百分点,到2020年后中国就会开始出现贸易逆差,到2030年贸易逆差就将高达1.3万亿美元。出口是进口基础,有出口才有进口,如果出口增长乏力,资源进口就会受到出口瓶颈约束,中国工业化的速度就会因此降下来。

  还必须看到,中国目前虽然还拥有巨大的出口能力和贸易顺差以及巨额外汇储备,但这是建立在人均GDP已经超过5000美元的时候。中国仍有9亿低收入的农村人口,且城乡消费水平相差3倍。工业化超前与城市化滞后并存的格局,形成了中国超强的储蓄机制,这是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的主要原因,也是新千年以来巨大贸易顺差与巨额外汇储备的来源。但若在未来20年中国展开大规模的城市化,这个机制将被改变。比如,如果目前真实的城市化率是2/3,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就得新增12万亿元,而12万亿元已经是2011年中国全部按人民币计算的出口额。所以,随着中国经济从外需主导型向内需主导型转变,原有的强劲出口动力机制也会逐渐消失。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