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观察与思考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文革《二泉映月》被禁 因美国人叫好

http://www.CRNTT.com   2013-09-29 12:08:06  


 
 4,要固守专业,还是要市场活力

  中央乐团的重大转变,出现在1975年,当年10月的纪念聂耳、冼星海音乐会上,十年来第一次上演了带有原版歌词的《黄河大合唱》,“革命样板团”由此开始发出自己的声音,到1978年4月,韩中杰指挥的贝多芬《第三交响曲》由法国国家广播公司实况转播到英法两国,漫长的黑暗时代终于过去。不过,中央乐团的斗争史却并未就此结束,接踵而来的,将会是另一个层面的“斗争”与分歧。曲高,和寡。

  1989年6月2日,中央乐团又完成了一部首演曲目,布鲁赫的《希伯来悼歌》,一个月之后的7月18日,乐团创作组组长张文纲作曲50周年音乐会,则以混声合唱作品《爱好自由的人们》开场。曲目的选择或许能偶然契合乐团成员的心境在此之前,乐团已经经历长达三个月的“不排练,不演出”时期,包括1989年春节期间的罢演。

  这是连“文革”期间都没有发生过的事情,究其原因,时任副团长的谢明说得很清楚,“我们不演出,心里过意不去,可越演越赔钱……一场演出下来,累得精疲力竭,瞅着那四块钱(演出费)心里发笑。”当年7月12日的人民日报上,一句“最多不过乐队解散而已”,是中央乐团40年历史当中收获的最灰色报道。

  其实,以市场为诱因的观点分歧,早在八十年代初就开始了。1979年,李德伦指挥中央乐团为电影《小花》伴奏,李谷一的演唱风靡全国。第二年,部分团员开风气之先,组成“太平洋乐队”,录制了一系列的轻音乐作品,更是风行一时。在这个基础上,乐团原有的大编制古典乐演奏风格与轻音乐的市场潮流,产生了不小的冲突。最终,李谷一与小乐队于1983年脱离中央乐团,另组为中国轻音乐团。而在一年之后,中央乐团本身,也开始出堂会了,第一场纯商演,是“庆祝长城饭店开业交响音乐会”。

  但中央乐团的商业演出之路,是难称成功的。在这个过程之中,乐团似乎连原有的专业也失去了。1994年,中央乐团在为中国国际钢琴比赛协奏曲决赛进行伴奏时出现失误,引起极大争议,加上之前媒体上《中央乐团只是一块招牌了》的批评,乐团的改革已经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余韵不仅仅是交响乐

  中央乐团的声音,已成为历史。而中央乐团亲身见证的那场斗争、那些问题,则还是我们的课题。这,也是我们要重温那四十年历史的出发点……

  1996年2月3日,李心草指挥中央乐团演奏威尔第的《茶花女》序曲、门德尔松的《钢琴小提琴协奏曲》,马勒的《第一交响曲》。随着马一的最后一个音符休止,中央乐团的演奏历史也就此画上句号。中央乐团改制为中国交响乐团,加上2000年中国广播交响乐团改制为中国爱乐乐团,中国交响乐的新时期就此开始。

  如今中国的几大交响乐团,已经有了与世界类似的演出季形式,国家大剧院、上海大剧院、天津大剧院等的高水平演出,更是令人眼花缭乱,至于一年一度的北京国际音乐节,已经成为吸引世界顶尖乐团的盛事。但在这样的辉煌后面,中央乐团40年历史当中所面临的那些斗争问题,是否真的已经解决,答案恐怕仍不乐观。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