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观察与思考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中国如何抓住新一轮经济全球化红利

http://www.CRNTT.com   2013-08-09 08:49:03  


  中评社北京8月9日讯/随着发展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中国第一轮以出口导向为特征的经济全球化红利正趋于消失,第二轮以扩大内需为主的经济全球化红利正在形成。

  新一轮经济全球化的主要特点

  光明日报发表江苏省社会科学院院长刘志彪文章分析,与第一轮以出口导向为特征的经济全球化相比较,中国新一轮的全球化机遇,最起码具有以下三个显着特征:

  第一,从利用别人的市场转向利用自己的市场。过去中国在低收入条件下,因国内市场发育不足,成长过程较多利用了世界其他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的市场。经济规模成为世界第二之后,随着中国居民收入水平、消费水平、社会保障水平的提升和市场开放程度进一步扩大,国内市场已经转化为百家必争的市场。为此,需要我们把发展战略的重心转向利用和开拓自己的市场,以自己的内需拓展自身增长潜力,而非继续依赖那些处于调整底部的其他国家的市场。

  第二,从低级要素利用转向高级要素吸取。过去,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得到充分开发和使用的是与世界工厂需求相适应的一般要素。与这种依托低成本要素参与全球低端分工所获得的全球化红利不同,新一轮经济全球化要提升中国在全球产品内分工的地位、向价值链上游攀升,要求中国依托庞大的内需市场吸收全球高级生产要素,尤其是技术和人才要素,以此推动中国经济从学习模仿全面走向创新驱动的发展轨道,获取新一轮经济全球化的红利。

  第三,从被动适应全球化竞争转向主动创造全球化战略机遇。中国参与的第一轮经济全球化,是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主动发动的,其为利用中国的加工制造平台,采取国际外包形式把中国纳入全球产品内分工体系,中国企业在这条由跨国企业控制的全球价值链中处于“被俘获”的地位。在新一轮经济全球化中,中国要利用自己潜在和现实的市场规模,促进全球要素的重新集聚和重新配置。因此,它是中国为适应全球经济形势和竞争格局的变化所作出的主动战略调整,也是中国给自己、给世界主动创造的一种战略机遇。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