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观察与思考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技艺低劣品味不高的《小时代》为何会“火”起来

http://www.CRNTT.com   2013-07-25 14:30:53  


 
  看电影《小时代》,熟悉美国影视的观众会联想到美国电视系列剧《欲望都市》(Sex and the City)、《绯闻女孩》(Gossip Girl)和电影《希德姐妹帮》(Heathers)等青春肥皂影视剧,在这些影视剧中,青春男女的帅气与亮丽、富有和权势都是被“炫”的题材。不能说《小时代》从小说到电影,是对美国前辈同行的亦步亦趋的“拷贝”,然而,剪辑、拼贴痕迹还是比较明显。《小时代》影片开始是以富二代大学生顾里在如奢侈时尚店一样的私人衣帽间秀展名贵时装开始的,而它的结尾也是一场被渲染得神乎其神,但结果却马虎潦草的时装秀。概括讲,《小时代》虽然极尽渲染炫耀之能事,但其实不过是拙劣模仿、潦草拼贴的“青春欲望秀”。

  有人说,在郭敬明的文学字典里,是没有平等和尊重的。这一点在《小时代》里也有所体现。在电影中有这样一个镜头:正在应试助理的林萧,因为陡然见到霸气和帅气的年轻老板宫洺再次出现眼前,而仓惶摔倒在地;这位在电影中被塑造为神一样的成功男人只用君主看奴婢一样的眼神睇视了一眼象狗一样趴在地上的林萧,然后以雄视天下的姿态昂然而去――这就是郭敬明为电影中的女人塑造的成功男人偶像。

  从一个追求出人头地的文学少年,成长为一个“做大了”的文学出版商,然而郭敬明的视野却并没有随其名气和财富相伴而增,主要原因是,郭敬明不仅过早地被书商蓄意定型打造为“青春文学”畅销书作家,更为遗憾地是,伴随着文学市场的超强助推力,还有文学主流的权威力量对郭敬明的不付责任、甚至无底线的追捧。

  郭敬明今天成为一个市场通吃的“消费文化符号”,能够以他的“小时代”遮蔽“大时代”,显而易见,是一个缺少文学理想坚守和品质甄别的文坛首先打造了这个“文学奇才”,而中国消费市场则无限度地放大了“文学奇才”的光环,并且将之定型为“一个永远不会长大”的“青春消费符号”。准确讲,是欲望放纵的消费主义和抵制教育的反智主义在20世纪末期以来的合流,打造了郭敬明式的“超级消费文化符号”,同时也赋予它们对于道义价值的“免疫力”和对文化批评的抗拒力。进一步讲,我们在郭敬明们的“成长-成功史”中,我们看到的是近十多年以来教养和教育的社会性失势。

  今天,面对这个一切批评都被他当做营销的“正能量”的“郭敬明”的时候,我们应当反思的是我们的大时代究竟为什么会滋生出这个“小时代的郭敬明”。《小时代》为什么并不“小”,乃至于主流媒体都要发出担忧“小时代遮蔽大时代”的呼声。面对郭敬明的《小时代》,我们还需要反思的是,一个明摆着的技艺低劣、品味不高的电影,为什么竟然会“火”起来。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