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观察与思考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日本“主权恢复日”是怎么一回事?

http://www.CRNTT.com   2013-05-06 10:44:00  


安倍晋三主持日本「主权恢复日」,结束时向日皇明仁高喊「万岁」。(图/东方IC)
  中评社北京5月6日讯/学者卓南生今天在联合早报撰文《日本“主权恢复日”是怎么一回事?》指出,了解了20年来日本舆论界“总保守化”的政治倾向与空气,再结合安倍第二次内阁鲜明的修宪口号,敏感的政论家无不把今年黄金周的注意力集中在4月28日安倍新政权举行的“恢复主权、回归国际社会纪念典礼”。而对于亚洲人士来说,也许人们更加关心的是,日本朝野这回串演的这幕“主权回归”剧究竟有何重大含义,它与东京今后在亚洲的意图和走向有何关系?

  4月29日是日本裕仁天皇的生日,战前被称为“天长节”,战后先后被称为“天皇诞生日”和“绿之日”,2007年改称为“昭和之日”。5月3日是战后日本实施“和平宪法”的纪念日。

  每逢5月黄金周前后,日本舆论界和政界都会围绕着这两个影响日本近现代史,与日本走向和平或战争道路之抉择密不可分的节日大做文章。在上世纪“国论二分”(即对日本国家政策和出路有两种截然不同的选择和主张)的年代里,既有对裕仁天皇在位期间发动的战争持正面评价的保守阵营,也有猛批军国黑暗时代的革新势力。

  同样的,针对日本战败之后实施的“和平宪法”,既有主张坚决拥护的“护宪派”,也有处心积虑,试图早日将之废除的“修宪”集团。两者旗鼓相当、互不退让,好不热闹。

  但在1990年代初革新派势力式微,日本迈入“总保守化”(也可称之为“总自民党化”)之后,日本国内在黄金周期间对这两个节日的态度及其论争,也有了极大的变化。简而言之,“国论二分”时代对战争的反思及珍惜战后和平宪法的声音越来越微弱,取而代之的,是主张战前日本发动的侵略战争无罪,认为战后宪法是“万恶之源”的声音。在政客大拜“军神”与教科书曲解历史的国策引导下,4月29日的“昭和之日”和5月3日的“宪法纪念日”,已逐步成为保守阵营追思战前“为国捐躯”的“英灵”和否定战后宪法的重要日子。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