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观察与思考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郑永年: 为什么中国需要建设国家意识形态?

http://www.CRNTT.com   2013-01-29 09:51:41  


 
  中共的意识形态的形成首先是出于革命的需要,是在长期的革命和政治斗争中形成的,因此党的意识形态充满了太多的阶级斗争和其它能够导致社会冲突的思想因素。建国之后,毛泽东在推行继续革命的同时努力想把执政党本身的意识形态塑造成为国家的意识形态。但并没有成功。继续革命,就是说执政党要不断地破坏其本身所建立起来的制度,而国家意识形态则需要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两者之间的关系因此表现为严重的冲突。

  改革开放之后,执政党把工作重点从阶级斗争转向抓经济工作,去(毛泽东)意识形态化成为必然。这并不是说执政党不需要意识形态了,而只是在当时旧的意识形态有效地阻碍着改革开放,那么只好不再强调意识形态的作用,即采用实用主义的做法。现在看来,当时存在的另外一种更有效的做法是,并不否认毛泽东意识形态的历史作用,而是强调其阶段性的任务已经完成,当国家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的时候,执政党就必须塑造一种新的意识形态。如果能够这样做,就既不会否定意识形态的历史延续性,也可以有足够的空间来促成新意识形态的塑造。不过,在当时的情况下,改革者可能面对来自内部和社会强大的政治阻力,而不能放弃旧意识形态。

  不能放弃旧的意识形态表明新的意识形态创造没有空间。因此,执政党只好放弃在意识形态方面的努力,这就直接导致了执政党意识形态的快速衰落。物质主义或者说GDP主义是指导执政党行为的非意识形态的“意识形态”。一个利益主导的政党和一个利益主导的社会已经使得旧意识形态和中国政治、社会生活完全不相关了。与现实生活不相关,这应当是每一个意识形态的噩梦。

  尽管已经没有实质性的内容,但从形式上说,旧的意识形态还是存在着。从政治条件来看,也没有政治人物可以宣布放弃这种意识形态。要把一种以革命为核心的意识形态转型成为一种以建设为核心的意识形态,其可能性也并不大。怎么办?在这样的情况下,人们可以考量先把执政党的意识形态放在一边,而注重于一种国家意识形态的建设。在任何社会,尽管各政党具有自身的意识形态,但更重要的是需要一种国家意识形态。如果政党意识形态越靠近国家意识形态,那么政党意识形态就越具有生命力。反之,如果政党意识形态离国家意识形态越远,就越不被人民所接受,就越没有生命力。中共是一党执政,更需要政党意识形态和国家意识形态的一致性。但应当明确的是,不是强迫社会接受国家意识形态,而是执政党主动靠向国家意识形态。前者会导致执政党和社会的对抗关系,而后者则走向执政党和社会的一致性。这方面,中国数千年的王权传统留下了宝贵的经验。

  中国数千年王权没有中断,最主要的因素就是拥有一种统治者和老百姓都接受的国家意识形态。尽管每次革命造成改朝换代,但国家意识形态从未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统治者越接受国家意识形态,其合法性就越高,统治寿命就越长。中国传统国家意识形态核心是儒家。儒家产生之后首先为社会所接受,然后再被转型成为王权和社会同时接受的国家意识形态。儒家本来就出自民间,是民间思想,它所谈论的大都是社会都能了解和实践的东西(这点和西方的《圣经》类似)。统治者后来接受儒家,并把它确立为国家意识形态。

  在其作为国家意识形态的发展过程中,儒家的很多方面也被程式化或程序化,无论是皇帝还是士大夫都要遵循这些儒家仪式。对普通老百姓来说,他们认同的不仅仅是皇帝个人(或者作为个体的士大夫),而且更是那些皇帝(士大夫)必须遵循的仪式和程式。通过这种国家意识形态,皇帝和皇帝的位置统一起来了。国家意识形态因此就演变成王权最有效的软力量。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