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观察与思考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 
中国经济改革:逻辑与行动框架

http://www.CRNTT.com   2013-01-26 09:51:53  


 
  改革中的原则、时间与组织

  文章强调,1.一切改革应着眼于形成市场机制、推动机制转化动力的自动生成。以上各经济问题逻辑关系和改革“路线图”的分析,目的是为了看清楚改革的复杂性及演进图,寻找真正能启动全局改革的内在强化动力、“胀力”。但是,当改革一旦真正全面、持续铺开后,进一步的推动全靠政府的“顶层设计”是不可能的。上个世纪的改革经验已证明,改革浪潮曾经的一浪掀一浪,并不都是全部由政府事先设计的,而只是通过“承包制”和“价格双轨”的政府放权改革,鼓励和尊重群众的创造精神,刺激和推动了一个又一个领域的改革。因此,作为这一轮改革的指导原则,应是在寻找到当前中国各种经济问题之间的逻辑始点和真正动因后,咬住“硬骨头”,敢于啃“硬骨头”,“攻其一点,不及其余”。对改革过程中暴露的新问题、新矛盾,不回避,而应积极面对,顺藤摸瓜,展开讨论,尊重群众的创新。只有坚持沿着市场运行实践中揭示的矛盾方向,及时修正原有改革安排中的政策措施、改革力度和速度,才能遵循发展方式转变的内在逻辑去推动改革,才能在改革中找到真正能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新的机制动力。

  2.改革要兼顾短期经济的稳定。诸多领域的连续改革,意味着国民经济运行的市场信号与过去相比,将发生一连串的变化,会对当期经济的稳定带来一定的影响甚至是冲击,加上美国及全球经济的真正复苏可能要拖至2015年左右的因素,意味着对中国改革会带来许多新的不确定性。这决定了,要决心改革,同时又要讲究改革策略,研究当期经济的承受能力,在基于社会、政治和经济各种可掌握的稳定能力平衡中,把握好改革的力度和速度。

  3.其他相对独立领域的改革同样重要,同样需要同步进行。以上只是鉴于中国经济问题逻辑分析的需要,舍去了科技创新、人口政策、房地产调控、市场秩序监管(涉及食品、药品等行政管理改革)、发展农业基础、外贸多元化以及低碳与循环经济等领域的重大内容讨论。但是,舍而不提并不意味着不重要。这些领域的改革,同样影响全局,同样时不待人。但是有的属于日常的行政工作,有的已被耽误,需要抓紧完成。有的同样需要专项规划,需要与总体改革方案有衔接,有时间表。总之,面临千头万绪的问题,政府需要学会“弹钢琴”。

  4.改革既要有先后次序、轻重缓急之分,又要有时限要求。客观上由于各项改革内容在整个市场机制运行链条中处于不同的环节,决定了整个改革自然会有先后的顺序和轻重的缓急。当政府决心真正启动以缩小收入差距和要素价格改革后,市场本身必然会提出其他一系列的改革需求,这是现在完全可以预料到的。因为今天人们对改革的认识已不局限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摸着石头过河”那时的思想准备与基础。对当前一系列经济问题的严重性及其解决这些问题又意味着什么,有相当多的人已经形成基本的共识。因此改革决策要视同“下围棋”,在布局第一步时,想好第三步,甚至第四步,提前“做眼”。在紧紧咬住“两大核心”改革之时,同时启动、部署其他方面的改革,便于在动态中把握其他改革与“两大核心”改革的衔接,择机推出其他的改革方案。

  同时,改革必须有时间表,有具体的量化指标要求。已有的教训证明,改革中对政府有关部门不能没有改革压力,不能允许政府部门间“无时限”的“协调、磋商”现象长期存在下去。

  根据全面改革内容“先后次序、轻重缓急”的不同,在改革方案制定的时限要求上,原则上都应在2013年内完成。具体可限定在3~9个月。根据改革内容的不同,有些方案设计本身并不难,难的是具体的执行过程,如利率市场化改革方案,个别资源的价格改革方案等。对此类方案的设计,要求在较短的时间内必须拿出。有些改革还需经大量的调查与研究,方案设计的时间可稍长些,如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土地征地制度改革。有些改革项目的进度和内容不仅仅取决于自身领域,主要是取决于“上游”领域的需求,因此应允许方案设计时间稍长些,内容可以滚动、粗线条的,如财税体制改革和“国退民进”改革。但是,从总体上说,各项方案之间要能衔接,形成统一的时间表。

  统一的时间表制定后,具体的执行操作可根据不同的改革内容,确定不同的时间目标。但是原则上应在未来的3~5年内,健全或基本健全中国整个市场经济运行的机制与制度。

  5.要讲究改革的总体性、协调性和系统性,必须要有相应的组织班子。要设立直接能向中央、国务院负责的、跨部门协调汇总和谋划最终改革方案的班子。这是基于当前中国行政管理体制现状的必需。这个班子要有一定的权威性,有授权,以保障全面获取“顶层设计”所需的各部门材料与资料,以保障能有效协调各部门的矛盾。至于是不是要成立一个部级编制单位,这并不重要。

  6.能否取得这轮改革的最后成功,关键取决于决策者的战略勇气与历史责任的担当。当前的中国经济态势表明,不改革,肯定没出路。改革的复杂性和深层次性同时表明,只要是动“真格的”,任务是相当的艰巨。只要坚定不移地去推进“两大核心”的改革,最终必然会引起“四大重点”改革的强烈需求。而“四大重点”改革的艰难性和复杂性,已是不言自明的。再加上在未来的改革中,既要防止不顾国情,不顾生产率发展状况,把“胃口”吊得过高、片面追求高福利的倾向,又要面对在土地制度、国退民进两大改革中必然会遇到的意识形态与政治上的争论压力。因此能否真正坚定不移地将这一轮经济改革进行到底,除了策略上的把握之外,战略勇气和中国复兴这一历史责任的担当具有唯一决定性的意义 。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