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观察与思考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藏汇于民”与外汇再融资机制的建立

http://www.CRNTT.com   2013-01-18 11:16:06  


必须首先解决外汇储备经营的根本目标问题
  中评社北京1月18日讯/2013年第2期《新世纪》周刊(2013年1月14日出版)登载经济学博士、广东金融学院院长陆磊的评论文章“‘藏汇于民’与外汇再融资机制的建立”,全文如下:
 
  国家外汇管理局(下称外管局)委托贷款办公室的建立,是多年来中央银行所提出的“藏汇于民”策略的具体化,实际上属于一种外汇再融资机制——外管局(央行)向商业银行提供外汇融资,商业银行再向企业提供外汇融资。如同当年的支农再贷款一样,由于是体现政策意图的再融资,一般再融资利率普遍较低。

  恰恰在该机构成立前后,美联储连续推出第三轮和第四轮量化宽松。这意味着人民币升值预期将得以再度强化,所以,即使是2.5%左右的外汇回报要求,但如果人民币走出若干个涨停板,资金使用者的汇兑损失将远高于其融资成本,彼时,恐怕这一再融资机制乏有问津者。

  于是,问题演变为:“民不喜汇,奈何以汇诱之”?即我们应如何进行机制设计,推动外汇再融资机制发挥作用?

  ■ 汇兑损失的分担机制

  一般而言,如果预期完全一致,市场就会消失。比如,大家都预期某个产品必然涨价,则卖家会惜售,买家求之而不得,故成交量为零。当前的问题即在于连外管局都预期人民币汇率必然升值,你是不可能把一堆破烂(美元)卖出去的。无论是主权财富基金还是再融资机制要发挥作用,首当其冲要解决汇率风险承担问题。

  在一致性预期下,正确的设计似应如下:

  第一,由央行承诺对汇率风险实施保险。假如人民币不可交割远期市场价格(NDF)所反映的是一定期间的汇率走势预期,那么,央行完全可以对该汇兑风险实施保险。简言之,假设市场反映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在未来一定时间升值5%,则央行可以在该时间段内按5%以内的汇兑损失给予补偿。这无非就是启动基础货币投放机制,但保险的神奇性即在于此——保险会平抑人们的恐慌,这往往会导致更少的人以外汇来“挤兑”央行印钞。

  第二,外币之间的汇率风险由企业承担。由于企业在不同地域从事投资,故币种必有差异。按照商业性原则,这一汇兑风险显然应由企业承担。当然,除了人民币兑美元几乎肯定升值,其他各币种间汇率往往是双向波动的——这既取决于这些国家的基本面因素,也取决于货币政策。比如,一旦各国都跟随美联储印钞,我们就不能肯定美元兑这些国家货币汇率的升贬。反过来,恰恰因为存在双向波动预期,企业是可以通过各种衍生品交易完成低成本套期保值的。

  在机制设计上,如果确认上述两条,主权财富基金(中投公司)和再融资机制应该都会比现在更加活跃。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