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观察与思考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中国经济转型:纠结中的重新启航

http://www.CRNTT.com   2013-01-15 08:29:18  


 
  转型决心难下

  文章指出,关键的是,虽认识已有,但转型决心难下。

  长期性经济和财政收入的“双高”增长使我们形成了一种习惯性思维:那就是经济增速一“破八”,总想再回到投资拉动增长的老路。其实,从世界范围来看,6%-8%的经济增速对于绝大部分国家来说,绝对属于可望而不可及的。据估计,2012年中国GDP增速大约为7.7%左右,美国为2%左右,日本也刚刚由2011年的负增长转为1%左右的增长,欧洲国家中表现最好的德国可能在1%以下。金砖五国中,印度的经济增长率预计不到6%,巴西3%,南非2.5%。

  为什么总想“保八”呢?“保八”的目的无非就是保就业、保收入和保财政增长。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从“超高速增长”走向“适度增长”的转型之路会非常艰难,这两种增长模式之间的切换需要一个自然渐进的过渡路径,而制造业能否成功转型是关键中的关键。历史上日本、韩国、新加坡,以及台湾都经历过经济增长速度骤降的时期,日本在1973年、韩国和台湾在1997年,而且骤降之后增速再也没能反弹回来。所以,就有一种担心,担心中国也不能逃脱这个规律。如果中国经济增速真的出现骤降,中国的就业怎么办?中国刚刚过50%的城市化进程如何持续推进?

  幸运的是,进入2012年,这种纠结心态有了明显的转变。

  首先,2012年的两会破天荒地将经济增长目标定为7.5%,多年来首次低于8%。而且经济定调由2011年的“保增长”改为2012年的“稳增长”,意在为经济过快增长降温,为经济发展观念转变铺路。“稳增长”虽与 “保增长”仅有一字之差,但“稳增长”显然具有了更丰富的内涵。第一,“稳增长”对经济增速并没有定量的目标,更多的寓意是要预防经济短期内快速下行,即重点防范经济失速的风险和大起大落的剧烈波动,以避免经济出现硬着陆或引发通货紧缩;第二,“稳增长”的背后还有着“调结构”、“提效率”和“保民生”的影子,即“稳增长”要以经济发展模式转变和产业结构升级为大背景。换句话说,“稳增长”不再是把“增长”作为唯一目标,不能为了“稳增长”而不顾“调结构”,而是要把它看成一个统筹考虑增长速度、增长质量和发展民生的综合性目标;第三,“稳增长”并不是追求经济高增长,可以容忍一定量的经济增速下滑,只是不希望下滑得太快,目的是要以较稳定的经济增长,来尽量为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提供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同时也兼顾保就业和维护社会稳定。2012年在经济持续下滑的形势下,中央没有出台太大的投资刺激计划,而且仍坚持了“边调边看”的谨慎稳健货币政策,这确实反映了政府“稳增长”的良好心态。

  其次,经济转型战略已经从1995年最初提出的“积极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到随后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到十六大提出“三位一体”,十七大提出“四位一体”,发展到十八大提出的“五位一体”,可以说,我们的转型战略思路越来越明晰。在十八大报告中,这种思路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二是提出要把扩大内需作为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战略基点,加快建立扩大消费需求长效机制;三是提出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四是提出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增计划,强调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五是首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和幸福中国,这个提法很新颖、很重要,也很了不起。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