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观察与思考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门罗主义”的亚洲现实

http://www.CRNTT.com   2012-12-31 09:51:45  


“ 门罗主义”的创始人、美国第5任总统 詹姆斯·门罗(James Monroe 1817-1825)
  中评社北京12月31日讯/《南风窗》日前登载刘怡文章《“门罗主义”的亚洲现实》,文章说,即使是在“罗斯福推论”已经出台、美国在西半球的霸权地位成为事实的20世纪前半叶,华盛顿也一直没有中止对多边体系的改良和完善,这一点恰恰是中国在今日亚洲难于推进的。

   不久前,曾以《大国政治的悲剧》一书为中国人熟知的芝加哥大学教授约翰.米尔斯海默在悉尼发表演讲,称“如果中国大陆发展成香港那样,它将试图把美国从亚洲挤出去,发展它自己的‘门罗主义’”。老实说,这并非什么新话题,早在2003年,《纽约时报》一篇题为《北京的魅力》的分析文章就说,“中国正在这个地区形成自己的门罗主义”;去年3月,美国海军军事学院副教授詹姆斯.霍尔姆斯也在文章中谈到,如果解放军海军力量发展成“以岸基战机和导弹支持的强大舰队”,中国可能最终在近海实现“中国式的门罗主义”。如何看待这种以美国称霸史为镜像的先入为主的解读?美洲经验与亚洲特性之间有什么本质不同?中国如何避免自身的正常军事发展招致美国的敌意认知?

  左手“封闭”,右手“开放”

  “海权论之父”马汉在1897年出版的《美国海上权益今昔与展望》中,提出过一条帝国主义气息浓厚的建议:华盛顿应当把在巴拿马运河、墨西哥湾以及整个加勒比海的永久航行自由,看作本国在西半球的决定性利益,并组建强大的舰队来阻止欧洲国家插足。这番教诲有一个更广为人知的底本,即发表于1823年的“门罗主义”(Monroe Doctrine)—美国宣布美洲大陆不再是欧洲国家建立殖民地的场所,任何欧洲势力干涉新大陆的企图都将被视为对美国之和平与安全的危害。而在马汉提出“决定利益说”之后的1904年,与他气味相投的老罗斯福总统更炮制出了“罗斯福推论”,宣称对拉美事务的“国际干涉权”应当由美国独占。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