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观察与思考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中国需要怎样的投资

http://www.CRNTT.com   2012-12-04 11:07:48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所产生的效益显而易见。一种误解是,全世界的地铁都亏钱,所以地铁是没效益的。但对于基础设施的回报不可做此简单的计算,而应考虑到它对于整个城市发展和税收增长的提升作用。
 
  例如,南昌地铁融资中允许地铁公司经营地铁沿线的土地,可以将地铁沿线的土地升值收益再投入到地铁建设中去,表明这种“看不见的好处”。地铁建设对改善城市的生活质量有着切实可见的作用,否则老百姓也不会“地铁修到哪,房就买到哪”。
 
  当然,在特定的城市,是建地铁好,还是其他公共交通设施更有效益,是需要严肃评估的。毕竟不同的交通基础设施的造价差别非常大,而不同的投资所带来的对于城市发展的收益差别是否同样巨大,需要谨慎对待。否则,政府借钱造地铁,最后的确可能使地方背上沉重的债务负担。
 
  ■ 投向公用事业
 
  按世界银行报告的提法,城市是现代经济增长的核心。如果你相信经济增长最终是为了提升人的生活质量,减少贫困人口,那么,经济发展的重点就是发展城市。
 
  即使是向农村的投资,也要区分投向何处。在刺激内需的口号下,大量的建材补贴用于鼓励农民在农村建房,问题是,为什么不将同样的补贴用于农民进城后的租房呢?或者为什么不将钱花在农村的教育和医疗上?
 
  给定城镇化的大趋势,对于进城农民的教育投资应成为重中之重。如果对此不及早重视,未来产业升级将面临劳动力技能的制约。另外可能导致一部分受到良好教育的劳动力能跟上产业升级的步伐,而农民的下一代却跟不上,结果是扩大社会的收入差距。
 
  在当前的户籍制度下,拥有丰富高等教育资源的大城市居民享有更多的高等教育获取权,不愿意让外来人口分享。连带后果是,在高中教育阶段,外来移民也不能平等地享有受教育权利。未来中国城市的人口总体上是增长的,在大城市人口增幅将更大。随着户籍制度的逐步改革,外来移民中长期定居的比例将会提高。
 
  看清了这一趋势,正确的政策更应该是,让农村进城的移民和他们的下一代在城市里接受教育和技能培训,防止他们在未来产业升级的进程中掉队。
 
  另外要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当前社保覆盖面的盲区还是农民工群体。以养老保障为例,在全国统筹仍未做到、个人账户仍不能跨省携带的情况下,农民工如果未能在一地连续缴纳15年社会保险,那么在其离开当地时,他只能带走个人账户里的钱,而雇主为其缴纳的部分只能留在当地。结果,大量农民工宁愿不签劳动合同,拿一个相对较高的现金收入,也不愿意拿一个相对较低的现金收入加社会保障。
 
  企业也乐于此,因为后者的总成本更高。表面上,劳资双方皆大欢喜,结果却是,以农民工为主的城市移民群体需要为未来的风险而储蓄,其消费将受到制约。一旦发生风险(比如生病),城市移民群体的支出会因无社会保障而增加,而其他的消费则被相应挤出。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