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观察与思考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中国经济的第四个增长极

http://www.CRNTT.com   2012-09-21 08:22:59  


 
  由于劳动力、原料、物流成本、土地价格、基础设施配套等优势及政策优惠措施在中部各地区间有差异,故在吸引东部产业转移方面中部各省也各有千秋。如安徽与江浙接壤,尽管劳动力优势不明显,但在物流成本及原料方面的优势相当明显,适合于产品中物流和原料对成本影响较大的产业。而富士康之所以选择郑州,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其产品中物流成本所占比重不高,而人力成本占比则相对较高。

  从国务院先后批准中部地区建设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皖江城市带、中原经济区、山西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等来看,优惠政策不可谓不多,而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又提出了中部崛起的七项重点任务,其中“能源原材料基地和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建设”应是提升产业集聚度和辐射功能的核心。在美国历史上,芝加哥、底特律等中部城市在以汽车为主导的制造业、农副产品加工业以及原料生产基地等方面都曾举足轻重,并因此而崛起。所以,从未来看,中部地区的发展空间还很大,其作为新的增长极的辐射功能还可以逐步得到发挥。

  经济地位决定中部仍难担当主角

  文章表示,中部六省经济同比增速均超过10%,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且GDP的占比也有较快上升,但相对于中部地区的人口占比,其GDP的占比还较低。2012年上半年,中部地区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在全国的占比达到24%,还是比较高的;从外贸出口看,尽管这些年中部地区的外贸出口保持高增长,出口在全国的份额也有所上升,但截至2011年,所占份额还只有4.9%,甚至低于1995年的占比。可见,出口的高增长并没有给中部地区经济增长带来太大贡献。

  中部能否引领中国经济走出困境?

  文章指出,如果比较一下单位固定资产投资所对应的GDP,可以发现中部六省自2003年之后,单位固定资产投资所创造的GDP就低于东部11省市,如2011年中部地区为1.53,而东部为2.02,可见,中部地区的投资回报率偏低,整体投资效益不理想。

  再看中部六省的地方税收占全国地方税的比重变化,可以发现这一占比并没有随着GDP占比的上升而上升,甚至在2011年还出现了小幅下滑,即从2010年的14.28%下滑至13.13%。税收是更真实反映地方经济实力的一项指标,经济增速上升、GDP的占比也上升,而税收收入占比却下降,这一格局的形成,往往会导致两种情形:一是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规模的不断扩大;二是地方政府债务水平的不断上升。从长期看,这两种情形都是难以持续的。

  相比之下,东部地区的土地面积只占国土面积的20%左右,但2011年GDP占全国的比重却超过50%,2012年上半年东部地区在外贸增速大幅下滑的情况下,对外贸易占比仍达到87%,而地方税在全国的占比更达到70%以上。

  尽管过去10年中全国的固定资产投资重心在中西部地区,但人口却是不断向东流动。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东部人口占全国常住人口的37.98%,比2000年上升2.41个百分点;中部占26.76%,下降1.08个百分点;西部占27.04%,下降1.11个百分点;东北占8.22%,下降0.22个百分点。可见,中国的人口都在集中流向东部,东部增长极的辐射效应要高过中部地区。即便从投资规模看,中西部虽占有较大份额,但东部的产业配套程度和人才优势等都是其他地区不能比拟的。因此,每一单位投资所带来的GDP和税收,东部都要远远高于中西部。而且,代表行政行为的政府性投资在中部地区占比较高,而代表市场行为的民间投资则在东部占比较高,这也反映了民营企业在东部比较多,在中部则相对较少。在民间投资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的主流投资、民营企业已经主导中国经济的今天,中部地区的民间投资与民营企业占比落后于东部,故中部经济发展的内生力量依然偏弱,市场化程度有待进一步提升。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