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 |
蔡成平:中国有什么底气抵制日货 | |
http://www.CRNTT.com 2012-08-23 09:48:54 |
在小说中,林老板女儿因爱穿“东洋货”而受人耻笑,“抵制日货”者警告她不得穿日式衣服上学,否则就剥光烧掉。林老板抱怨道:“哪一个人身上没点儿东洋货!哪一家洋广货铺子里不是堆足了东洋货!”。但牢骚归牢骚,他还是不得不花四百大洋贿赂“党部”,并撕掉商标当国货贱售。林家铺子最终倒闭了,原因不尽是“抵制日货”所致,但这种抵制对中小资产者的打击、当权者借此横征暴敛的嘴脸,在茅盾的笔下尽露无遗。 这一百多年来,如何看待“抵制日货”,中国一直存在意见分歧,时至今日亦是如此。 原外交官吴建民此前表示,“有些人主张抵制日货,但全球化进行到今天,索尼产品95%是中国制造,抵制日货岂不很愚蠢吗?”这恐怕代表了很多反对“抵制日货”者的意见。 商务部研究员梅新育则认为,“抵制日货应把握分寸”,因为“中国虽然通过进口能力而赢得了影响日本的潜在权力,但这种潜在权力受到替代性不强等多种因素制约而并不强大”、“从日本进口的大部分产品并不容易找到替代货源,不少产品甚至目前完全没有替代货源”,“在这种情况下,抵制这部分进口日货,必然让我们自己的产业、自己的出口、自己的就业蒙受重创”。 《环球时报》早前的一篇社评则主张,应和日本打“连环反击战”,因为“它给中国社会带来的损失不会比日本社会的损失更大。中国对日本经济的依赖度越来越小于日本对中国经济的依赖度,日本技术的优势,遭到中国市场优势的平衡,而且市场作为报复工具,比技术工具更容易立竿见影”、“中国整体上蒸蒸日上,日本经济相对萎缩,两国角力,中方在士气上后劲更足”、“中国不会因民间反日情绪自乱阵脚,它只会增加中国社会的凝聚力,而日本社会比中国社会更容易分化”。 那么,事实上如何呢?笔者认为,当前中国根本不具备“抵制日货”的能力,正如襁褓中的婴儿无法断奶一样,所谓“连环反击战”云云,则只是初生牛犊不怕虎。 原因很简单,如果说中国经济是在走日本老路的话,也只是在走日本1980年之后陷入泡沫疯狂的那一段,而没有好好地学习日本1955年至1970年“黄金十五年”的经验。在这15年内,日本不但年均经济增长在15%左右,更重要的是确立了两大支柱:一是在“产业立国”路线下,奠定了强大的产业基础,催生了一大批世界级的名企;二是完善健全了社会保障制度,建立起被誉为“一亿中流”的社会,中产阶级占据绝对主流,典型的橄榄球结构保证了社会的高度稳定。 因此,说中国与日本差距30年或40年,都是不确切的。至于GDP超越日本就更不值得拿来炫耀了,正如日本不动产金融工学学会会长川口有一郎对笔者所言,“剥除房地产、股市存在的泡沫之后,一个国家的经济还能剩下什么,才是一国真正实力的体现”。 |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