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观察与思考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 
保卫齐白石

http://www.CRNTT.com   2012-07-17 14:54:31  


 
  “一窝蜂”基本得到遏制

  《瞭望东方周刊》:你刚才也提到,各地纷纷上马项目、园区,如何看待这种情况?

  刘玉珠: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文化产业园区对产业聚集、企业孵化、人才培养和内容的展示与提升有着重要引导作用,但要防止可能出现的“一窝蜂”、“大跃进”,以及文化产业园区“借壳圈地”的现象,文化部一直高度警觉和防范。

  2010年,针对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产业基地园区建设中出现的一哄而上、盲目发展等不良倾向,文化部在广泛调研基础上出台了《关于加强文化产业园区基地管理、促进文化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提出加强规划,引导促进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健康发展,规定了各地投资建设文化产业园区要严格按照核准权限和投资规模履行政府核准手续,还特别提出要坚决防止以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名义开展与文化产业无关的建设、经营活动。

  在刚刚发布的《文化部“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倍增计划》中,提出要实施差异化的区域文化产业发展战略,加强分类、分层次指导,立足各地实际确定科学合理的文化产业发展指标,坚决反对文化产业发展的“大跃进”现象。

  地方政府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有许多好的构想、项目和推动的办法。当然也有个别地方政府对文化产业发展的认识好像是政府投资,或者是通过一些优惠政策,甚至以为搞一些博览会、论坛、主题公园就能够推动。实际上文化产业的发展不是单个的发展,应该是综合的、与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相关的。如果没有很好的经济基础和文化环境,文化产业很难保持比较快速的发展。

  作为政府而言,发展文化产业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们对于精神文化生活方面的需要,这是第一位的。其次才是推动经济发展,为社会解决就业问题。

  对于文化产业发展一定要根据当地的经济和文化发展水平来设计,不能盲目攀比,别的地方说某一个项目搞得很好,我们这个地方也搞就未必是好办法。特别是文化主题公园,说实在的,我们在这方面是有过教训的。

  上世纪90年代末各地建了一些主题公园,当时文化部市场司也通过不同的途径对主题公园采取了一定的限制,但效果不明显。

  最近几年,这种趋势又有所抬头,所以文化部在前些年就对建设各类主题公园、包括产业园和各种比较大的文化项目提出了一些要求,而且提高了门槛,进行了限制。

  社会资本进入文化产业没有限制

  《瞭望东方周刊》:在文化产业发展中,国企和民营企业的角色和地位如何?

  刘玉珠: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一方面要毫不动摇地支持和壮大国有或国有控股文化企业,在发展产业和繁荣市场方面发挥主导作用;另一方面要毫不动摇地鼓励和引导各种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健康发展,形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培育文化市场主体,提高文化产业活力和竞争力,促进各类文化企业协调发展。

  近年来,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国有文化市场主体逐步壮大,尤其是在内容生产方面,已成为发展文化产业的主导力量。同时,文化部一直积极鼓励、支持和引导民营资本发展文化产业,努力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竞争机会,众多民营文化企业已经成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主力军。

  目前,在演出、娱乐、艺术品、动漫、游戏等文化部门管理的文化产业领域,基本实现了对民营资本全方位、全过程开放。文化部门管理的文化产业中,民营文化企业所创造的文化产业增加值已经超过一半,就业人数占到三分之二,民营文化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但从根本上来说,真正的骨干企业、品牌企业应当是在市场竞争当中形成的。要培育骨干企业,还是要依靠市场自身的力量,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优胜劣汰。政府在其中应该起到的作用是加强政策引导和提供公共服务,创造鼓励企业收购兼并、重组发展的市场环境和发展氛围,而不是直接干预。因此,我们所说的扶持产业“航母”和依靠市场力量并不矛盾。

  我认为在今后的二三十年的时间里,中国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民营资本的广泛进入,这也是一个趋势。因为现在让政府拿出很多的钱去推动文化产业,应该说还是很困难,主要还是社会资本来推动。文化部对于社会资本进入文化产业没有任何限制,鼓励社会资本进入这个领域。

  《瞭望东方周刊》:从全球范围来看,怎么样看待文化“走出去”?

  刘玉珠:中央提出文化“走出去”,我的理解是为了加强不同文化和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的文化交流,实现理解、合作和尊重,文化的交流是最重要的。提出文化“走出去”,不是为了占领市场或别的目的,当然企业通过自己的产品和服务获得市场认可,那是另外一回事。

  以世界文化市场为坐标系,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目标有这样几个方面:一是通过积极推动文化企业走向国际市场,打造一批国际知名文化品牌,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增强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的感召力和影响力;二是通过积极推动中国文化产品和服务走出去,使国际社会全面深入地了解中华文化,向全世界诠释和传播中国和平发展的战略和理念;三是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的交流、学习,借鉴各国发展文化产业的先进经验,有效推动国内文化产业的发展。

  要增强中国文化产业在世界文化市场上的核心竞争力,一方面要立足我国五千年文明中形成的优秀文化传统与时代发展的先进文化,不断推动文化产品内容创新,支持代表中华优秀民族文化、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的文化企业和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另一方面,要大力推进文化科技融合创新,积极拓展科技在文化领域的应用形式和范围,大大丰富文化的内容和业态,不断增强文化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感染力和传播力。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