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观察与思考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一个知青对历史的反思

http://www.CRNTT.com   2012-06-09 09:07:57  


 
  文革第三年,1968年夏天,我们这些“红卫兵小将”在被利用以后又被彻底抛弃,全部成为“替罪羔羊”,山上下乡和发配边疆。

  之所以说我们这批山上下乡“红卫兵”是“替罪羔羊”。因为当年我们这些中学“红卫兵”在文革初期仅起到破坏秩序的作用,那时我们还小不会整人和揪斗各级领导干部。

  随文革深入我们只会到大专院校“红卫兵”那里看看大字报、助威起哄。至于12岁到15岁的初中生甚至没资格加入“红卫兵”,偶尔只有人加入“红小兵”,绝大多数只是呆在家里玩耍或陪伴父母担惊受怕。这些初中生在文革中连助威起哄的资格都没有。

  从文革中的情况及以后披露的内幕看,真正被政客操纵利用打砸抢、整人的血腥“红卫兵”是那些大专院校和党政机关单位的造反派。

  1968年夏天,在发动文革之人看到政治目的已达成,留下这些被教会“怀疑一切”“造反有理”的“红卫兵”,只能是新政权“革委会”的祸患。

  客观地讲刚刚学会独立思考,又没有既得利益的中学“红卫兵”,在文革中只是知道了党内斗争太多的丑闻和黑幕。许多人对“文革”失去热情和信心。

  其实,北京几个著名大专院校“红卫兵”头目失控,不听召呼。才是令始作甬者十分头疼的真正原因。1968年7月28日,发动文革之人十分恼怒,召见大专院校聂元梓和蒯大富、韩爱晶、谭厚兰、王大宾这红卫兵“五大领袖”,把他们狠狠批评之后,使5人下台,派工、军宣队进驻北京高校。

  随即大规模“知青”上山下乡动员开始,时间是1968年8月。动员是以最高指示命我们以 “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方式,到农村去接受洗脑做农民。

  当时的最高指示是“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细心的人会注意到,这条最高指示有两层意:一是去向,二是地位、方法。

  去向:当然是上山下乡。地位:下去以后知青在农村地位:是被动的。最高指示使用的词汇是苛薄的“再教育”,而“再教育”一词是精神病学的专有词汇,意在要我们像精神病人那样忘掉过去,在农村重新做人。方法:是让知青接受农民教育(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农民能教育我们知青什么?下过乡的知青都知道,无非是接受现实,逆来顺受,吃苦耐劳和自生自灭。

  最高指示连知青到农村去的些许积极意义都不肯讲,例如:知青能带去知识、文化改变农村文化落后面貌。可见他打发我们上山下乡并无善意。

  至于广泛使用“广阔天地大有作为”是毛给50年代知青题词,新闻媒体拿出来忽悠本届知青。在人多地少,农业经济被人民公社化完全破坏掉的贫穷落后农村,去些知青能大有什么作为?!只能和农民一样辛劳,一样忍饥挨饿,最终自生自灭而已。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