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观察与思考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金砖国家”须联合破金融失衡格局

http://www.CRNTT.com   2012-05-02 08:27:09  


  中评社北京5月2日讯/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后,新兴国家的快速崛起冲击了以美国为首的全球力量架构,全球经济与贸易重心正在由“西”向“东”转移,“金砖国家”形成的南北向度的弓形结构,正是对由美日欧主导西方“三角”所形成的世界经济格局的最大挑战。现实表明,“金砖国家”正在探寻实现强国之路的金融合作新模式。

  每日经济新闻发表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世界经济研究室副研究员张茉楠文章表示,“金砖国家”早已成为新兴经济体“群体性崛起”的代名词。数据显示,2010年“金砖五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占到了世界经济总量的18%,贸易额占世界的15%。“金砖国家”大都经历了资源驱动型和出口驱动型增长模式,中国号称“世界工厂”,印度被誉为“世界办公室”,巴西号称“世界原料基地”,俄罗斯被称为“世界加油站”,各国发展模式大都受制于以发达国家为主导的全球产业分工和金融分工,成为发达国家在全球资源配置结构中的廉价生产基地和资源供应地,难以获得在资源、市场、利润方面的公平利益分配。

  目前,新兴经济体的对外资产余额超过对外债务余额,大都成为对外净债权国,而发达经济体的状况刚好相反。然而,作为债权国的新兴经济体,大都面临着负财富效应、货币错配,对外金融资产与负债不对称等不成熟债权国的种种困境。近十年来,全球经济与贸易重心正在由“西”向“东”发生转移,全球制造业中心已逐步从发达国家转向新兴市场国家,但货币金融中心仍在发达国家,这也决定了财富的分配权仍然掌握在发达国家手中。

  文章分析,新兴经济体金融财富在全球占比明显低于GDP的占比。“金砖国家”金融市场不发达,金融体系比较脆弱,在对外交易中长期依赖储备货币进行计价、结算、借贷和投资,货币错配带来的汇率和资产风险不可避免,风险将越来越多地由新兴市场国家承担。由于新兴市场货币大都盯住美元,货币政策的自主性严重被削弱。特别是金融危机以来,本币升值、热钱流入,不但进一步推高新兴经济体外储规模、加剧输入型通胀风险,也使新兴经济体的经济与金融安全越来被美国债务风险所累,在“美元陷阱”中越陷越深。因此,作为全球货币锚的美元超发,直接导致债权人资产大幅缩水,债权人权益被严重“稀释”而陷入财富管理困境之中。

  从笼统地建立多元化的国际货币体系的倡议,到加强区域货币合作和推进本币贸易结算,再到讨论特别提款权的地位和组成问题,以及今年的新德里峰会抛出的货币互换和成立共同开发银行的计划,随着“金砖国家”实力的不断壮大,打破全球失衡格局、寻求相互间多层次合作的愿望和势头也越来越强烈。 


【 第1页 第2页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