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观察与思考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换妻”灵修因何流行

http://www.CRNTT.com   2012-03-21 13:32:17  


 
  实际上,这并不是单方面的敛财骗色,在最初时,往往是各取所需。据记者称,参与这种“灵修”的学员来源主要有自由职业者、IT 老板、高级白领,以及一些阔太太, “来我们这里的人,都比较高端,因为课程费门槛很高”。

  这说明,这种宗教式的灵修已成为一种消费项目,是一种个人风格的装饰品,信徒是精神信仰的“购买者”,从各式各样包装的信仰“产品”中,选择适合自己品味的。灵修大师们正是满足了顾客的需求。同时,“大师”们利用宣扬教义与神迹非常有效的传播方式,针对特定人群进行宣传,而且学员在自己“圈子”里传教的意愿通常很高,甚至具有老鼠会的性质。这就是为什么“灵修”培训居然有如此影响力的原因。
 
  灵修的特征是心灵控制

  记者的调查充分证实了这一点——“门徒”跟“师父”有一种关系模式是“臣服”,即“你不在,让师父做主! ”在内部分享网站及群里,“门徒” 们狂热表达对“灵修大师”秦铭远的热爱:“师父, 一早起来第一感觉告诉我,假如我的心不和您在一起,生命将失去一切意义”; “我想跟师父分享我的喜悦,空气中到处散播着师父的气息,爱的气息,到处都是。”;“师父就是整个存在,他已不再是某个人,而是整个存在……”

  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最初的“消费”是出于自愿,但心灵被控制之后,其后的修炼就难以自主了,无可避免地被骗财骗色。

  很多人在看了关于“灵修”的报道后,往往会有一个疑问,这类邪门的“新兴宗教”都是境外传来的,境外为何不取缔这种东西?关于这个问题,比想象的要复杂。
 
“新兴宗教”为何能在一些发达地区流行 
 
    宗教确实在某种程度上取代公民教育,填充精神世界

  人类文明初步发展时,宗教对人们生活影响甚巨,与团体及个人的生活都产生关联。随着政治、经济、科学的发展,似乎宗教对人与社会所涉及的范围应该会越来越小,甚至可能会逐步消逝。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尽管科技、文明与日俱增,经济繁荣以及知识水准提升,仍无法使宗教信仰消失。因为对于一部分人来说,在心灵上始终有对宗教的需求,既是基于对“终极之事”感到害怕或无法掌控,也是希望藉由某种力量来乞求幸福与平安。这使得在现代社会中,宗教仍被视为是维系社会安定与进步的力量之一。

  以英国为例,其国教积极强调诚实、爱、整合、投入、合作等价值,而同时其政府也在主导宗教教育,目的在于提升工作伦理、增加财富、加强投资、鼓励慈善工作及支持艺术活动。

  所以,宗教的价值目前仍然很受重视。如今最炙手可热的例子是,林书豪的神奇经历与他对宗教的虔诚有很大关系。
  部分“新兴宗教”的兴起迎合现代文明的变化

  而自1970年代以来,随着科技、经济迅猛发展,社会结构出现剧烈变化,形形色色的宗教复兴或灵性复兴活动开始蔓延。在北美,各种宗教团体和社区组织如同雨后春笋般崛起,在欧洲,除了一些保守的天主教国家,新兴宗教的影响也迅速蔓延。欧美大量以神秘学作为研究领域的畅销书与专柜林立。

  相比传统宗教,除去某些“消费宗教”的做法之外,新兴宗教最大的特征是,强调神圣领域“灵验”与“悸动”,用具体的宗教教义、仪式的操作与修行,强调精神与身体修炼的神奇效果,战胜或克服社会带给个人的各种身、心、灵苦痛。

  同时,许多新兴宗教也撷取传统宗教和人文心理学所重视的各种价值:爱、自我成长、自我实现、自发性、自治、个体经验等美的培养,并强调性善、肯定人可以改变与提升,鼓励发挥“人性”,超越“物性”迈向“神性”,培养利他精神,关怀社会,这当然也是公民教育与宗教精神的发杨。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