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观察与思考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日本贸易逆差对中国的警示

http://www.CRNTT.com   2012-01-11 08:37:23  


中国要想避免"日本现象",改造金融业是经济生活中最为重要的事情
  中评社北京1月11日讯/据摩根大通分析,外贸立国的日本将出现自1963年以来的首次年度贸易逆差,意味着日本经济即将出现某种重大转折,一旦逆差在未来成为常态,则基本可以宣告这种由日本首创的外贸立国的经济发展模式走到尽头。南方网今日登出独立财经观察人士陈宁远的评论文章“”,作者表示,“日本的外贸逆差,日本产业在世界市场竞争之中的地位旁落,是中国在不久的将来非常可能碰到的局面。中国要想避免‘日本现象’,改造金融业,是经济生活中最为重要的事情,既宏观也微观;既迫切,也是长期之计。”文章内容如下:

  日前新浪财经报道称,据摩根大通分析,2011年日本将出现自1963年以来的首次年度贸易逆差。毫无疑问,这是世界经济生活的一件大事,外贸立国的日本出现外贸逆差,无论怎么看都是日本宏观经济模式在“失去的20年”后一个转折性的标志,意味着日本经济即将出现某种重大转折,这种转折即便有很大的可能向好(但不能确定,因为这需要日本经济管理和发展方式有根本性的改革),逆差也有可能在未来成为常态,从而基本宣告日本首创、后发国家纷纷效仿的外贸立国的经济发展模式走到尽头。 

  日本的外贸逆差,日本产业在世界市场竞争之中的地位旁落,是中国在不久的将来非常可能碰到的局面。中国制造是以人力成本低廉而获得比较优势的,暂时看大规模取代中国的地区可能还没有出现,但随着印度、东南亚(如越南)和拉美的一些国家(如墨西哥)逐步在制造业上参与全球一体化竞争,相对于日本的产业技术和工艺优势,中国人力资源的优势可能更容易消失。上世纪80年代,韩国和中国(包括中国台湾)在大到汽车、钢铁、造船,小到家电等行业,尚不能和日本匹敌,新世纪以来,日本在这些领域已经没有多少优势可言了。

  而“中国制造”升级换代的能力远不如日本,大到汽车,小到家电,“中国制造”在世界范围内的品牌和技术也不如日本。目前“中国制造”里数量巨大的代工业,更容易大规模向海外转移而导致中国产业空心化。尽管从物理空间来看,中国产业转移可从东部转移到中西部,但这种国内战略转移貌似有宏观活力,其实不过是广东模式(假如有)在中西部的复制,是中西部地区重复20世纪90年代的广东所做的经济活动而已。这种战略纵深能够得以实施是中国强过日本的优势,但更可能是劣势,从而导致中国东部产业空心化,西部也没能完成产业对接——这是完全可能的,因为“中国制造”的产业转移,不是国内一个方向,而是国际和国内同时发生。西部此刻对接中国东部,在国际视野里看已无任何优势,包括人力资源的优势。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