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 |
《建党伟业》是部好电影 | |
http://www.CRNTT.com 2011-06-17 10:55:38 |
《建党伟业》的缺点 进度太快,以致让观众对剧情不明所以 比起《建国大业》,《建党伟业》的主线和逻辑其实更清晰,如前所述,就是“为什么历史选择了共产党”。然而由于内容跨度庞大,尤其在前半,许多情节只有短短一两分钟,很多背景只能通过字幕串起,这不免让对这段历史不甚熟悉的观众观影时感到吃力。 例如五四运动时,经过广泛斗争,学生被释放,但陈独秀却仍然不满意,到街头散发传单结果被捕。这段内容就交待得不甚清楚,观众看了可能会感觉疑惑。实际上,陈独秀散发的是《北京市民宣言》,希望能扩大五四运动成果,在《开天辟地》中,这个原因就说的比较清楚。 比起国共分合为主线的民国后30年,从辛亥革命到共产党成立之间的这十年历史,大部分民众要感觉陌生得多。但事实上,这段历史对中国的走向有很大的影响,应该得到更多的了解。 部分情节虚构得不妥当 在“张勋复辟”这一段故事中,影片对张勋的刻画过于夸张。不仅设计了非常夸张的台词,还虚构了溥仪弟弟戏弄张勋,把张勋辫子系上风筝,然后溥仪命令张勋用辫子拖着风筝跑的情节。在用辫子放风筝的时候,突然出现段祺瑞手下利用飞机轰炸紫禁城。这些桥段是为了显示封建势力有多么愚昧,但显然是有些虚构过度了。 中共一大拍得有些突兀 影片最大的问题在于,观众在看到最后,也即全剧高潮,中共建党标志——中共一大召开时,会感觉十分别扭。全剧的两位核心人物陈独秀和李大钊居然都没有去参加一大,而参加了一大的代表中,只有毛泽东在之前戏份非常多,除此之外只有张国焘出现了几次,其他人几乎此前都没怎么露过面,在会场出现时感觉非常突兀。尤其尴尬的地方在于,这十三位代表,还有不少麻烦人物,特别是陈公博和周佛海这两位后来的大汉奸。 于是,影片有意无意之间就对这两位后来的汉奸有所丑化,例如说周佛海一贯迟到,例如说陈公博携妻来参加会议“很奇怪”,甚至于还专门安排了几分钟的大东饭店情杀案来把陈公博吓走(实际上陈是怕身份暴露),虽然这两位日后成了汉奸,但谁能保证当时这两位不是真心信仰共产主义呢? 但由于“一大”是共产党成立的标志,也是本片的高潮,因其神圣性所以在叙述上有此斟酌。但真实的历史往往不是这样的,陈独秀不去参加“一大”,固然有所谓陈独秀不愿面见共产代表的因素,但更主要原因可能是“另有要事”。而李大钊不去,也并非因为片中所说“图书馆很忙”,而更可能是因为北京支部没认识到“一大”这次会议重要性。对于其他“一大”代表来说,在当时也可能没意识到“一大”的重要性,否则不至于后来几乎没人记得“一大”的具体日期了。 总而言之,影片想表达“历史选择了共产党”,但在呈现时,真实的历史往往比想按规律呈现的历史更为复杂。 本片导演韩三平表示“主观上确实是想发展一种新的类型电影……当然我们还做得不够,还有很多值得表现的历史画卷”。可见,此类红色经典系列还将继续上演。 来源:2011-06-17 腾讯评论今日话题 |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