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观察与思考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构建多级改革动力系统

http://www.CRNTT.com   2011-04-05 09:08:01  


  中评社北京4月5日讯/继续按过去30年的路径推进改革,边际收益递减而边际成本递增。问题不在于改革动力弱化,而在于寻找什么样的改革动力。

  南方报网—南方日报发表中国(海南)改革研究院经济所所长匡贤明的文章表示, 未来5-10年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能否有实质性突破,取决于改革能否有实质性突破。正是如此,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要“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改革乏力使改革缺乏突破。回顾过去几年的改革,尽管在某些领域有所突破,例如基本公共服务体制建设取得明显进展,但总体上推进乏力,一些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改革未能按预期实现突破。收入分配改革方案只闻其声不见其人;垄断行业改革雷声大雨点小;财税体制改革很难按预期推进;行政体制改革未有实质性突破。如果未来5-10年的改革还是过去几年的态势,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目标很有可能落空,制约转型的体制性障碍依旧强大甚至更为突出。

  客观地看,过去几年改革进展不能满足现实需求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改革动力不足。尽管中央在多个场合反复强调改革的重要性,明确提出坚持改革方向不动摇,但改革动力不容乐观。因此,要把改革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动力,最重要的是要解决改革自身动力的问题。这涉及到两个基本问题。一是客观判断当前的改革动力与30年前的改革动力是否相同;二是未来5-10年如何有效地构建起多层次的改革动力。

  当前的改革动力源于发展型需求。30年前,改革的基本动力是解决短缺问题,解决温饱问题。无论是高层领导还是基层群众,对此均有广泛共识,由此形成了强大的改革动力。与此同时,30年前市场化导向的改革,基本上是帕累托累进的改革,绝大多数人受益。因此,改革的阻力相对较小。而经过30年的发展,短缺经济转变成为过剩经济;温饱问题基本解决。在这种情况下,继续按过去30年的路径推进改革,边际收益递减而边际成本递增。但如果由此判断社会对改革的需求在弱化,判断改革的动力在弱化,则有失偏颇。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