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观察与思考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胡鞍钢:构建中国国民幸福指数

http://www.CRNTT.com   2011-02-26 08:57:11  


提出构建国民幸福指数,不仅为了更全面地衡量中国小康社会发展,也是提出一种新型的“政绩观”,即“发展旨在提高国民幸福水平”的政绩观。
  中评社北京2月26日讯/日前,和讯网刊登著名经济学家胡鞍钢文章,对构建中国国民幸福指数进行探讨。全文如下。

   一、发展与发展的测度

  文章称,二战以后,GDP逐步成为国际通用的衡量国家经济实力的指标。随着人们对发展认识的深入以及GDP所固有的局限性(例如GDP没有反映国民收入分配以及环境损失),90年代以来国际组织开始利用复合指数衡量发展。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玛帝亚森提出,自由的扩展是发展的首要目的和主要手段,他所发明的人类发展指数(HDI)成为重要的衡量发展的指数,涵盖健康水平、教育成就和实际人均GDP三个方面,体现了经济发展应与人力的发展相结合。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从1990年开始利用HDI代替GNP作为衡量发展的指标。此外,1995年世界银行又提出了绿色GDP核算体系来衡量一国或地区的真实国民财富。该核算是在传统GDP核算的基础上扣除了自然资源枯竭以及环境损失,体现了要重视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

  对于发展的测度随着人们对发展认识的深入而不断完善。当前,国民幸福指数(Gross National Happiness,GNH)逐步成为国际上衡量发展的新探索。该指数最早于1970年由不丹国王提出的。当时的不丹国王认为,政府施政应该以实现幸福为目标,注重物质和精神的平衡发展。基于此,不丹政府把政府善治、经济增长、文化发展和环境保护视为国家发展的四大支柱。

  时至今日,“国民幸福指数”这一概念逐渐得到国际认同。例如,2008年,法国总统萨科齐组建了一个专家组,成员包括以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约瑟夫 斯蒂格里茨和阿马蒂亚 森等在内的20多名世界知名专家,进行了一项名为“幸福与测度经济进步”(Happiness and Measuring Economic Progress)的研究。该项研究认为应当对国民经济核算方式进行改革,将国民主观幸福感纳入衡量经济表现的指标,以主观幸福程度、生活质量及收入分配等指标来衡量经济发展。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