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 |
春晚——你能不说“给力”吗? | |
http://www.CRNTT.com 2011-02-05 09:56:14 |
今年更是如此,在黄宏的小品中,朋友以为他老婆给他戴了绿帽子,特意来安慰:“嫂子给力啊”,黄宏握着对方的手说“你懂的”;他一会自我安慰“人在江湖走,哪能不挨刀,中国足球赛,哪能不挨踹”,一会自我调侃“自从得了神经病,人就精神多了”,接着还故作淡定“离婚不算丢人,精神不会沉沦,一切都会过去,神马都是浮云”。 在今年春晚未开始前,有网友在微博上说“大家就春晚哪个人会最先说出‘给力’一词来竞猜,我看冯巩、姜昆、朱军呼声很高”。果不其然,朱军一马当先说出“给力”,这样的“笑果”远远超过了“给力”这个词本身,也是对春晚的莫大讽刺。其实一些流行语在其刚开始在网络上出现的时候,就没什么笑点,春晚却当做宝贝一样用得起劲,不仅不会给人带来欢乐,反而会因为这些过时、无聊的话影响了节目质量, 让人反感。 更糟糕的是“南橘北枳” ◎网络流行语有其局限性,利用要分场合 网络语言具有非常随意、即兴的特点,在春晚上很难合理利用。橘生淮南为橘,生淮北则为枳。网络语言之所以受到欢迎,在于它的草根性,以及它在特定情境中反映社会万象和症结的诙谐、巧妙方式。 春晚直接拿来,毫不修饰地镶嵌进小品、相声中,本身的故事与这些网络语言又缺乏血肉的内在联系,就好比看着一层“油花”点缀在水面,其实已失去了原创性,也削弱了这些网络语言的生命力。这样的语言,即使在网络上再受人欢迎,人们在春晚上看到听到,已是味同嚼蜡,感到乏味。 ◎一味追求网络语言,结果往往适得其反 网络一个很大的特点是去中心化,去权威化。在网络时代,央视俨然还是以传媒老大的姿态出现,它的傲慢与偏见一再地使自己成为网民们嘲笑的对象。大量的使用网络流行语也许在央视自己看来是一个与网民亲近的动作,但这最终免不了让自己成为网民们心目中一个新的笑柄。这是因为央视春晚貌似在与时俱进,其实是与创新南辕北辙。它借用网络语言只是借来皮毛,离其中的精神实质实在相差太远。 |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