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观察与思考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春晚——你能不说“给力”吗?

http://www.CRNTT.com   2011-02-05 09:56:14  


赵本山小品《同桌的你》
  中评社北京2月5日讯/大过年的看春晚,其实就图一乐,这个愿望的完成主要依靠语言类节目。但是这些节目还没演,大家就知道它要抖什么“包袱”。比如在春晚开始前,网友关注度很高的一则帖子是《今年春晚冯巩必说“给力”》,两天时间就引来31万余名网友关注。

  最后的结果是,冯巩虽然没有说,但“给力”还是出现了几次。轮到小沈阳上台的时候大概实在不好意思再说了,硬生生的换成了“给劲”。其它一些过时的网络流行语如“浮云”、“我勒个去”等等都不出意外的现身,让人直呼“太烂了,太滥了。”

什么是流行语?

  ◎“流行性”是流行语的本质属性

  按照字面理解,所谓流行语最重要的衡量指标就是其流行程度。而语言的规律是,一旦一个词或一句话使用频率高起来,它的价值和传播力量就会变得越来越弱,因为新鲜感会随着传播的次数的增加而降低。 

  这样的矛盾属性必然决定任何流行语只能流行一段时间,一段时间之后,必然被新的流行语所淘汰。

  ◎春晚流行语总是“过去式” 

  被嚼烂的菜再拿出来会有什么“笑果”?去年的春晚,回顾起来,简直就是一场网络用语大集结。如“偷菜”、“你妈叫你回家吃饭”、“不要崇拜哥,哥只是个传说”、“唱的不是歌,是寂寞”等等。这些网络用语早在春晚之前就已经广为传播了,已被嚼烂的菜再拿出来会有什么“笑果”呢?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