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观察与思考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没有鬼的农历七月

http://www.CRNTT.com   2010-08-29 09:56:41  


 
  其实中元普度,既不必视为落伍迷信,也不必肤浅地消费体验。普度的佛、道根源,多有专文论述,名家韩良露曾为文解析中元节名的道教根源,与盂兰盆会渡亡的佛教典故。道教地官大帝之校阅善恶、赦罪渡亡,佛教盂兰盆会之供养三宝、救渡倒悬,加以其他习俗几经结合混流,遂汇为今日中元普度之祭。学者李丰楙更于历数全台祭典时,指出台湾庙会文化之美,在于神前拚赛,人神共鉴的荣耀竞技;这也是张之循礼,弛之若狂的生活调节机制,与儒家“君子之争”道理若合符节。在农业社会经现代化过程转成工商业社会变迁中,包含中元祭典在内的台湾庙会活动,延续集体的、动态的文化传统,论祭仪之富,或许为华人世界之最。 

  回顾历史,台湾的开垦生存,从来不是轻易之事。自来瘟疫瘴疠、天灾人祸更迭环伺,死亡的阴影一直浓厚地笼罩着。即便是现代工业化的科技发展加持之下,九二一地震、八八水灾时力难回天的殷鉴不远,伤痛犹在。阴历七月间举行的恒春、头城抢孤、口湖牵水状、新埔义民节、基隆放水灯等等,在普度亡魂之外,莫不是还包含着在地对逝者不幸的伤痛感念。就算节日内涵有时被平版单一化的指向消费观光,过去鬼月对亡魂作祟的恐惧,如今“拜拜有诚意”卖得震天嘎响的广告,都蕴藏着先民们面临灾厄考验时乐天惜福、拚劲十足的生命力。我们在清明祭祀家族先祖,在中元渡化无后逝者时,不只是因为光彩眩目的行销,或是行礼如仪的祭典,而是对曾经共同胼手胝足,如今依然扶持求生的怀想。这不仅是渡化孤魂野鬼的悲悯,更是向已倒下的同伴们致意。 

  是以七月半所见乃是生命张弛、人情浓郁,何鬼之有,无鬼又如何?鬼在或鬼不在,人情温暖心意长存。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