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观察与思考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封村”岂能被推广?

http://www.CRNTT.com   2010-07-30 09:48:21  


  中评社北京7月30日讯/建围墙、安街门,封闭不常用的路口,人员和车辆持证出入……北京市昌平区将在100个村庄实施“社区化管理”,推广大兴区的经验,首批44个试点村庄会在下月启动。据悉,不仅昌平区,北京将在全市推广“大兴模式”。什么是“大兴模式”呢?就是把“封村”常态化,并且披上一袭华丽的外衣——由“封闭式管理”包装为“社区化管理”。在“大兴模式”中,村民的意愿得到了部分尊重,但是如果这种模式被强力推广开来,那么将严重放大“封村”的错误。

    北京“封村”路线图 

  “封村”的滥觞由来已久

  北京的很多村庄对“封村”并不陌生。2003年“非典”期间,各个村庄普遍实行封闭管理,禁止外村人进入。北京奥运会期间,以及建国60周年期间,也实行过短暂的封闭管理。不过,此前的“封村”属于应急行为,既没有形成制度,装备也很原始,与当下的“封村”不可同日而语:“最初是拉根绳子,奥运时是根棍子,现在是治安亭子”。

  严峻的治安问题,是实行“封村”的契机

  “其实,我们自己也早就想‘封村’管理了。这下倒好,镇上给我们村省了钱。”老三余村村主任说,对于自己村里的治安状况,无论是当地人还是外来人都不满意。按照公安部门的规定,“封村”设备由镇上出资,但人防需要村里解决,村庄专职防范力量由两部分构成:巡防队和流动人口管理员,巡防队按照实有人口2.5‰,流动人口管理员按照流动人口5‰的比例配给。与老三余村相隔不远的大生庄,是“封村”的先行者和标兵,早在2006年就已经“建围墙、设街门”,当地政府不吝扶持,社会治理的成效显着。这个“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也是相关部门大力推行“封村”的底气所在。此外,相关人员也坦承附近是上访者聚集地,并表示不欢迎他们。

  “大兴模式”:在质疑声中实现“理论创新”

  4月25日,北京市公安局大兴分局在老三余村举行“村庄封闭式管理模式推广会”,该局副局长左宝栓介绍,继今年3月金星派出所辖区村庄率先试点,大兴区92个外来人口“倒挂村”将在年底前推行该模式。不过,由此引发的舆论关注和争议也令主政者始料不及。4月29日,大兴区政府、大兴区综治办、大兴公安分局等部门为此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回应,称该措施是“社区化管理”,且是经过村民组织自主选择,“封闭”程度亦可具体选择。

  面向全市推广

  “大兴模式”得到了领导的“充分肯定”,被认为是破解城市管理难题的积极的探索和尝试,并取得了四大成效:一是创新管理模式,提高了村庄管理水平;二是采取多种措施,大大降低了发案率,提高了社会治安水平;三是有效改善了村庄环境;四是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大幅提高。“大兴区探索的村庄社区化管理经验,今后要在全市大力推广。”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