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观察与思考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史蒂芬.罗奇:后危机时代中国别无选择

http://www.CRNTT.com   2010-06-12 08:58:53  


 
  但中国显然已经成为亚洲地区的主导经济力量。过去10年,日本、韩国和台湾等出口主导型经济体全都调整了自己的对外出口方向:它们最大的出口市场曾经是美国;现在则是中国大陆。结果,“亚洲梦”现在更像是“中国梦”。这一点无疑在回归中国近13年的香港体现得非常明显,但我也在整个亚洲地区的业务交易中再三看到这一点。

  这让亚洲陷入了险境——越来越依赖于中国实现可持续增长和繁荣。但中国面临的挑战不容小视——最近的房地产和信贷泡沫,以及富士康(Foxconn)深圳工厂问题所体现的劳资压力,都突显了这一点。但就像行政手术措施看起来有可能抑制泡沫的危害一样,生产力迅速增长应该会抵消最低薪资延期上涨的影响,将单位劳动力成本保持在掌控之中。这并不是降低中国最艰巨的结构性要求——刺激私人消费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我希望,在中国的“十二五”(2011-16年)规划中,中国能够实现有利于消费的转变,从而满足这一结构性要求。这转而将为韩国、日本和台湾等东亚供应商提供支持。然而,如果不能推动这种转型,从西方吹来的盘旋不去的后危机逆风,就会削弱中国的增长动力。届时,以中国为核心的亚洲其它地区就可能陷入困境。

  第三,亚洲不能只是因为安然度过了全球危机,就想当然地以为自己发现了经济繁荣的不二法门。在一个日益复杂和一体化的世界里,困境的演变方式是无法预测的。2008-09年危机跨产品的蔓延方式与1997-98年的跨境蔓延截然不同。亚洲必须为不可避免的下次危机做准备,而不是陶醉于新发现的适应力的光环之中。

  在这一点上,亚洲要做的还有很多。上世纪90年代末,出口约占发展中亚洲GDP的35%。10年后,这一比例上升到45%。就在2008-09年危机的余震可能对美国和欧洲的需求产生长远影响之际,亚洲地区却已变得更加依赖外部需求。

  在这种背景下,关键是亚洲要再次适应——转向更加依赖于自己的内部市场。如今亚洲在危机后必须要做到的是刺激私人消费——与上世纪90年代末危机后修复金融脆弱性的要求截然不同。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