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观察与思考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中国作为国际债权大国何时能名实相符

http://www.CRNTT.com   2010-05-27 09:24:12  


 
  从收益率上看,作为国际债权大国的中国却陷入了“斯蒂格利茨怪圈”,即将本国企业的贸易盈余转变成官方外汇储备,并通过购买收益率很低的美国国债(收益率3%或4%)回流美国资本市场;而美国在贸易逆差的情况下大规模接受这些“商品美元”,然后再将其投资在以亚洲为代表的高成长新兴市场获取高额回报(收益率10%或15%)。这个“斯蒂格利茨怪圈”,实际上是一种失衡的国际资本循环方式,反映的是经济全球化中金融霸权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掠夺。

  此外,作为不成熟的债权国,中国无法以其自身货币放贷,大量贸易顺差由此带来了货币的不匹配和储备资产贬值的风险。

  而与之相反的却是,作为全球最大债务国的美国,债务不但没有对其形成制约,反而成了维持金融霸权的工具。凭借“美元本位制”,美国不仅支撑其债务的国际循环,还能利用货币“估值效应”,通过债务货币化或变相贬值增加国民财富。在国际贸易计价、世界外汇储备,以及国际金融交易中,美元分别占48%、61.3%和83.6%。“美元本位制”实际上已演变为美国的“债务本位制”。一方面,作为货币发行国,其可以通过增发货币以履行对外偿付义务或稀释对外债务负担,因此其主权信用风险的发展还可能会以隐性违约方式出现,即通过储备货币贬值变相违约其外债偿付义务。仅2002年至2006年间,美国对外债务的消失额,累计就达3.58万亿美元。

  另一方面,美国又通过对外大量长期投资获取巨大经济利益。与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水平(借贷成本)相比,海外投资(FDI)形成了高利润回报,据统计,在2000年至2006年间,美国对外资产收益率高达20%。

  当前是该思考中国如何扮演美国最大债权人角色的时候了。债权和债务关系,本是国家博弈和互动的工具和筹码,所以,中国要将作为债权国的金融权力转化为国家政策工具,增强抵御外部压力的能力和向外施压的能力。

  首要问题当然是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人民币国际化当然不是一朝一夕能实现的,可以采取“三步走”战略,即坚持人民币“结算货币-投资货币-储备货币”的取向,先逐步增加人民币在全球国际贸易结算中的份额,再使人民币逐步成为主要国际金融市场上的主要投资币种,最后逐步成为储备货币。

  依笔者来看,近期中国应该积极建立境外人民币投融资渠道,比如在稳步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和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逐步有序地开放境内一部分人民币市场给境外合作的主体,这也是为了境外主体获得人民币和运用人民币的渠道。再如借助现在QFII通道让境外人民币回流国内。还有积极扩大人民币结算试点项目由货物贸易扩大至服务贸易,推进境外机构在境内发行人民币债券、境外人民币资金投资境内债券市场等等,真正扩大人民币在国际上的流通,以此提升中国国际债权大国地位。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