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 |
韩寒上榜《时代》,谁是赢家? | |
http://www.CRNTT.com 2010-05-08 10:12:47 |
《华尔街日报》资深记者、作家阿曼达•贝内特提出,对中国的报道有某些共同的主题,她称之为“谜思”,这些“谜思”表达了“我们对世界是怎样的或应该是怎样的所抱有的希望和期待,甚至还有童年留下的挥之不去的印象”。这些“谜思”包括对发展进步的信念、对弱者的偏爱、对秩序的信念和对伍德思托克音乐节(爱与和平的音乐乌托邦)的记忆。 贝内特说,这些主题太强大了,所有事实几乎都不可抑制地自动成型来支持它们,尽管中国潜在的情况复杂得多,根本无法用这些简单的“谜思”来概括。 但是,新闻报道免不了要“概括”,把纷繁复杂的人物和事件纳入固定的程式或套路。这不仅为省力气,也是一种“保护”,勾画出一个读者适应的世界,强化他们已有的价值观,让他们感觉安然。 “坏小子”的故事就是一个例子。 “百人榜”的背后 《时代》历来喜欢通过人物讲述新闻,最著名的栏目就是始于1927的“年度风云人物”。这类报道以人物为核心,但要讲的往往并非人物本身,而是人物背后的东西,透过人物揭示社会现状和时代思潮等更普遍的现象、趋势或规律。 比如,2009年“年度风云人物”评选,中国工人作为一个群体上榜,仅次于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名列亚军。《时代》总编理查德•斯坦格尔说:“没有中国工人,就没有中国经济8%的增长,世界经济也会处于最糟糕的境地。所以,中国工人是观察中国对世界影响的一个角度,这种影响实在是无法估量。”在为世界经济复苏做出贡献的各国工人当中,《时代》单单选出中国工人,潜台词很明白。《时代》与其说是在称颂,不如说是在批评。 国务院研究室发布的《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说,中国农民工干最苦最脏最累最危险的活儿,穿最廉价的衣服,用最廉价的商品,吃最廉价的食物,住最廉价的房子。中国工人入选“年度风云人物”榜,符合《华尔街日报》记者贝内特列出的美国媒体报道中国的主题之一:对弱者的偏爱。《时代》的这篇报道引发中国媒体的关注和反思,重新审视所谓“重要的”东西。 《时代》的另一位创始人亨利•卢斯在中国出生长大,给《时代》留下了关注中国的传统。但是,在中国改革开放以前,甚至在互联网迅速发展起来以前,这种关注是单向的。如果说过去《时代》对中国的报道主要是向西方世界解释中国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今天的《时代》同时也要告诉中国,她在西方世界眼里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而这样的讯息反过来又在中国产生影响。也就是说,《时代》在选择中国人物的时候,考虑的不只是西方读者,也有中国读者。 所以,韩寒上榜“时代100”,《时代》是真正的赢家。借助韩寒,《时代》不仅宣扬了自己的价值观,引领中国人思考讨论公民、言论、互联网监管等一系列相关问题,同时也让自己被更多的中国人知道、关注、谈论、批评。“影响力人物”年年变,不变的是《时代》的影响力。不仅如此,借助一个个“影响力人物”榜单,《时代》的影响力也不断扩大。(《国际先驱导报》记者赵菲菲) |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