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观察与思考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为什么总是由他们说了算

http://www.CRNTT.com   2010-04-30 10:17:16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金融学教授孙立坚
  中评社北京4月30日讯/“我们已经看到了美元主宰国际货币体系的危害性,但我们也应该去反思一下为什么在化解希腊主权债务危机对已经变得脆弱的国际金融市场造成莫大伤害问题的时候,美国信用评级公司却不断下调这些问题国家的信用级别,这种做法对想极力化解希腊问题负面影响而启动的外部救助计划有什么实质性的帮助呢?”《上海商报》今天登载复旦大学教授孙立坚的评论文章“为什么总是由他们说了算”,就希腊主权债务对国际金融的影响,提出几个“值得我们近期关注的问题”,内容如下:
  
  近两天欧元继续因为希腊主权债务问题受到打压,国际金融市场的投机力量也常常利用希腊材料去寻求短线收益。所有这样动荡的表现都会对长期投资布局和实体经济的复苏带来非常严重的负面影响。

  非常具有讽刺意义的是,在国际信用评级机构对“笨猪四国”(葡萄牙、意大利和爱尔兰、希腊以及西班牙)中的希腊、西班牙和葡萄牙主权债券的信用下调之前,作为欧盟组织核心支柱的德国,好不容易最大限度地协调了国内外的反对声音,出于地缘政治和区域经济规模性的考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欧盟政府发表了援助希腊的救助计划,尽管市场没有看到切实的资金投入和由此带来的希腊等国的基本面变化,但市场还是出现了可喜的反弹,收复了欧元弱势的“失地”。可是好景不长,人们熟知的标准普尔等国际知名机构的信用下调的“机构判断”一出现,立刻就把德国和IMF救助所带来的利好消息冲击得一文不值。从这个事实中,我们能感悟到今天欧元被希腊问题绑架的悲哀,也充分意识到美国金融机构“话语权”在危机中却丝毫没有减弱的态势——它向国际金融体系的改革提出了莫大的挑战。针对以上的这些状况,我想提出几个值得我们近期关注的问题:

  首先,超主权国家的援助计划有多大的效率能及时挽救希腊问题所带来的流动性“挤兑”的行为(希腊因为国际资本的离去而完全失去了融资能力)。在1994年墨西哥危机和1997年东亚危机爆发的年代,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因为过于强调抑制道德风险的问题,让已经无法接受改革冲击的受害国去进行比正常国家还要苛刻的经济改革和宏观经济治理措施,这种做法不仅受到当事国极大的不满,也受到了像美国和世界银行这样的首席经济学家的严厉批判。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