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观察与思考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城乡分割掣肘中国经济发展

http://www.CRNTT.com   2010-03-26 08:44:03  


 
  在土地资源方面,为保护18亿亩耕地的红线,国家对建设用地指标采取了严格的规划,在土地政策上明确限制土地的跨省(市、区)占补平衡。虽然政府在分配建设用地指标的过程中已经考虑了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对土地的不同需求,但从实际结果来看,仍然是东部较发达的地区受到了更为严格的用地指标限制,使得一些沿海省份明明有国外投资的项目意向,却由于没有相应的建设用地指标而使项目无法落地,失去了机会。与此形成对照的是,大量内地城市都在大搞工业园,但却难有项目,结果是压低地价,牺牲环境。

  在资本方面,很多人认为,中国的资本流动并不存在跨地区配置的障碍,但事实并非如此。资本市场的地区间分割在中国普遍存在。我仅列举三个现象。第一,运用行政审批手段限制不同地区的投资,比如东部地区的一些投资项目无法得到国家发改委的批准,而同样的项目若在内地,就能获批。第二,中国经济已经进入规模经济越来越重要的时期,与此同时,产业和企业跨地区重组的重要性与日俱增,但在实践过程中,却存在地方政府限制跨地区产业重组的现象。第三个有趣的表现是,一些地方政府在实践中会有意无意地允许当地企业采取一些偷税漏税行为。我们在调研中发现,若地方政府发现企业有到外地投资的意愿,政府会以税收方面的问题向企业负责人施压,以此阻碍对本地税收有利的企业投资于外地。

  文章称,有一种偏颇的观点认为,中国的区域间发展差距持续扩大主要是因为大量生产要素向东部集聚。正是在这种认识下,政府当前也往往采取限制要素自由流动的方式来追求区域间的平衡发展。同时,中国平衡区域间发展的政策重点是地区间的财政转移。但有研究显示,这种地区间的财政转移并没有使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增长更快。其实,促进地区间平衡发展的更为有效的政策是地区间的要素自由流动,地区间的财政转移只能作为辅助政策。根据世界银行的研究,在世界范围内,成功实现地区间平衡发展的国家都是依赖于要素在地区间的自由流动,而非财政转移。

  更为重要的是,要缓解区域间的收入差距,应以提高内地农民的收入水平为政策着力点,而要实现这一点,促进内地的农村劳动力向沿海地区的转移是关键。有实证研究发现,中国的区域间差距绝大部分来自于城乡收入差距,换句话说,一些欠发达地区的人均收入水平相对较低,主要是因为其相对更大比重的农村人口,而不是因为其城市人口的人均收入低于发达地区。当农村人口和城市人口收入差距持续扩大的时候,使得农村人口比重相对较高的落后地区人均收入增长更为缓慢。

  劳动力流动受阻,欠发达地区的城市化进程缺乏动力,而当前户籍政策改革的重点却与人口流动的方向不一致。中国的劳动力流动的方向主要是内地农村的劳动力向沿海较发达地区流动,特别是大中城市成为劳动力流动的目的地,但政府当前却将降低城镇户籍进入壁垒的改革重点放在了中小城镇。如果没有就业的创造和收入的提高,即使未来农民进了中小城镇,最后,还是会到能够给他们提供就业和收入的地方去,结果是大中城市由于户籍制度造成的“新二元结构”问题越来越严重。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