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观察与思考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秘密反腐监察不如民主公开监督

http://www.CRNTT.com   2010-01-25 09:26:56  


公开,而不是秘密,才是社会监督的正确方向。
  中评社北京1月25日讯/据报道,重庆市政协委员提案建议,由纪委秘密聘用“有正义感和责任感的人士”担任党风廉政监督员,组成一支“便衣纪检”队伍,直接向主要领导负责,对党政干部实行“隐性监督”。汉网-长江日报今天登载文章“秘密反腐监察不如民主公开监督”表示,“公开,而不是秘密,才是社会监督的正确方向”,“在技术发达的今天,我们完全有能力建立起让民众充分参与的反腐平台,譬如建立公开的举报网站,将群众的举报、被举报人的答辩和纪委的调查结论开放公示,形成官民互动的良性循环”。文章内容如下: 
  
  每到中央、地方召开“两会”的时候,新闻媒体就会为我们提供一批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提案,显示一下民意代表们参政、议政的作为。令人遗憾的是,这些提案中总充斥着一些空洞无物、言不及义和粗制滥造之作,让人疑心部分代表、委员是否具备替民发声的能力。试举一例。据中国新闻网报道,重庆市政协委员和颖提案建议,由纪委秘密聘用“有正义感和责任感的人士”担任党风廉政监督员,组成一支“便衣纪检”队伍,直接向主要领导负责,对党政干部实行“隐性监督”。

  和委员反腐的用心无疑是好的,但这样一个秘密制度是否具有可操作性以及是否能够取得良好效果,则是另一回事。俗话说得好:好心未必能办成好事。

  首先,我们就会碰上一个难题:纪委有没有能力找到足够数量的“正直人士”。我并不是说社会缺少正直人士,而是因为招聘是秘密进行的,不能搞群众和基层组织推荐,公评公议,这就导致选人只能在纪委熟悉的圈圈内进行。鉴于纪委社会接触面的有限性、某些正直人士痴迷专业以及正直到不愿秘密告状的可能性,这支便衣队伍的数量能不能达到足以普遍产生威慑力的程度,是个问题。至于与纪委熟稔的正直人士是不是不拿到聘书就不愿举报,我暂不作评论,只想指出在此有一个假定,就是纪委掌握有一套“正直”的评判标准而且毫无私心杂念地遵行。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