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观察与思考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探访瓦罕走廊 神秘的中阿边界线

http://www.CRNTT.com   2010-01-05 14:59:46  


 
  事实上,也只有在每年的6月底到10月这么短短的3个月时间里,越野性能良好的车辆才能勉强开到瓦罕走廊距中阿、中巴边界六七公里的中方一侧。中方境内的瓦罕走廊东段几乎全都属于南疆喀什地区的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排依克边防派出所的辖区。派出所教导员谭鹏飞少校指着西偏南方向的群山说,我们知道兴都库什山区里隐藏着一些国际恐怖主义组织武装和暴力分子,所以瓦罕走廊的边防确实面临挑战。据他介绍,中国和阿富汗交界处几乎都在海拔5000米上下,是世界上最高的边界线之一,中阿边界上每个出入境山口的路都非常难走,每个通道也都有解放军的边防部队日夜把守着,而且即便能从哪个山口偷偷入境,最后还是只能归到一条路上,靠巡逻和哨卡完全可以堵截得住。塔县公安边防大队的副大队长阿不都热合曼中校说,因为周边战乱和动荡造成的特殊安全威胁,塔县境内的瓦罕走廊一直是边防非开放区。目前,边防武警和边防部队在这里戍边的任务就是要截断瓦罕走廊,绝不让恐怖主义等三股势力和枪支、毒品这些动乱、暴力和罪恶因素从边界流入。

  解放军边防官兵、边防武警和警惕性极高的当地各族民众把瓦罕走廊守得异常严密,近20年来越界进入中国境内的事情一次都没有发生过,倒是有疆内的三股势力分子企图从瓦罕走廊逃出国境被抓获的事情。新疆社会科学院的潘志平所长说,中国在瓦罕走廊严守边界,坚决堵住恐怖主义等三股势力向中国境内渗透转移,这本身就是对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等地打击恐怖主义行动的大力支持和贡献。

  20公里内只有一户人家

  跟随阿里甫所长,《环球时报》记者在寂静得只能听见自己脚步声回响的清冷山谷里走了一段山路,来到了柯尔克孜族牧民阿卜杜热合曼和托乎提吾力兄弟俩的家。如果不是阿里甫所长介绍,记者还真不敢相信,兄弟俩这个由几间土坯房构成的家竟是前后将近20公里内唯一的住家,排依克边防派出所2500平方公里的辖区内定居的人家只有78户共305人,也就是说瓦罕走廊里平均每8平方公里才有1个人,每30多平方公里只有1户人家,而且定居的全都是柯尔克孜族人。阿里甫说,冬天这里人烟稀少,夏天的3个多月要好些,因为瓦罕走廊是塔县好几个乡的夏季牧场,到时候还会有1000多人转场进入瓦罕走廊,绝大多数都是熟面孔,而在这里定居和转场的1000多人中有100多位护边员,只要他们见到陌生人,很快就会设法告知边防警察或部队,28岁的弟弟托乎提吾力接了哥哥的班,现在就是一名护边员。

  见来了客人,兄弟俩的母亲赶紧忙着给家中取暖的炉子里换木炭,没外人的时候,他们烧的是晒干的牲畜粪。这个家里老少3代7口人,一共养了80只羊、30头牦牛、4头毛驴和2头骆驼,算是定居户中的普通人家。因为是很长一段路途中唯一的人家,所以他家成了过往行人休憩的驿站,让歇脚之人吃馕、喝茶、睡觉,给牲畜喂草料,他们都是不收钱的。当然,必经之路上只要有人走过他们一定能看见,护边员的任务在热情的招呼中就完成了。吸着莫合烟,哥哥阿卜杜热合曼通过阿里甫所长翻译告诉记者,今年一年,从他们家往来经过的一共有230多人。

  说话间,天渐渐黑了,大风呼号起来。阿里甫所长说,瓦罕走廊里,一年之中也就7月和8月没什么风,别的时候风说起就起,而且风力很大,经常吹得人走不动路,既然起风了,就安心住一晚。大家盘腿围坐床上,酥油茶就着馕,聊起瓦罕走廊里的生活:这里的米面油菜都要比塔县县城贵二三十元,因为走廊里没有商店卖这些,包车到县城采办,夏天要300元,冬天要500元到800元;走廊里还用不上电网电,供电靠的都是自家的太阳能光电板和蓄电池,一般也就够晚上照明用五六个小时,要是阴天就只好早早休息了。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