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观察与思考 】 【打 印
气候贫困人口的中国挑战

http://www.CRNTT.com   2009-12-11 11:12:25  


气候变化的负面影响需要得到高度重视
  中评社北京12月11日讯/在一般中国人的眼中,正在召开的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似乎是个离我们相当遥远的话题。低碳、气候变暖都是发达国家该考虑的事情,中国应尽可能地赢得更多的碳排放量指标,才符合我们的国家利益。

  《凤凰网》登出的王志安的文章称,其实,全球变暖导致的气候异常是一场没有赢家的游戏,中国不可能独善其身,而且气候异常还有着特殊的挑战,这就是贫困问题。中国的贫困问题和气候异常关系相当密切,在消灭贫困的过程中,气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变量,而这个挑战,还没有引起国人的充分注意。我国的贫困带主要有三个:第一个是东部地区的孤岛贫困带,包括东北边境、山东、河南一带的革命老区;第二个是腾冲爱辉线贫困带,这条中间线的两侧,多数都是高原和高山地区,是我国主要的贫困地区所在的区域;第三个就是西部沙漠和高原苦寒地区。在上述三个贫困带当中,除了第一个孤岛贫困带,另外两个贫困带基本都是极端气候带。大约有80%的贫困人口生活在极端气候带。

  进一步的研究表明,极端气候带地区,生态环境原本就比较脆弱,极端天气对这些地区的影响也尤甚。因为这些地方的人口多数以农牧业为生,原本经济发展就非常困难,极端天气造成的生态灾难,直接对区域内的人口生存构成极大的威胁。在过去的三十年,中国温饱线以下的人口,从2.5亿减少到了不到1800万,但这最后的1800万,也是最难解决的部分,学者将之称为“气候贫困人群”。 

  气候贫困问题之所以难以解决,是因为对于许多极端气候带来说,无法在本地为贫困人口找到一个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中国实施开发式扶贫政策,的确提高了西部地区贫困人口的收入水平,但也刺激了当地人口增长,进一步增加了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例如内蒙古地区,牧民的草场承包之后,过度放牧带来的环境灾难,正逐步显现。从自然环境方面看,一旦被人类破坏到特定程度,大自然就会丧失自我修复功能,不仅环境的恶化会加快发展,而且扶贫政策所取得的成果也很难长期巩固,就是所谓“返贫”问题。 

  从世界的角度看,各地区对气候灾害侵袭的抵御能力也不尽相同。尽管卡特里那飓风非常明确地提醒人们,即使是在最富裕的国家,人们在面对气候变化时也是那么软弱无力,但气候灾难却高度集中在贫困国家。高度贫困和低水平的发展限制了贫困家庭控制气候风险的能力。由于获得正式保险的渠道有限,加上收入低、资产微薄,贫困家庭不得不在极其窘迫的情况下处理与气候有关的异常事件。 

  此时此刻,在相隔万里的哥本哈根,政治家们正在为每个国家的排放数量争得面红耳赤,每个国家的政要都在尽量为自己努力争取最大的利益。但这个谈判都是以国家为单位,对于许多国家内部,真正受气候变化导致的贫困人口,在华丽的政治舞台上,是没有发言机会的。 

  哥本哈根会议提醒人类,如果不重视人类的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等待人类未来的,可能就是少数人需要花十亿欧元才能买到的一张方舟船票。但解决气候问题,除了国家层间的谈判以外,在一个国家内部,也需要为区域的碳排放不平衡寻求解决之道。否则,气候变化的恶果,将率先体现在许多国家内部极端气候带上贫困的人群中。而他们的声音,是最容易被忽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