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观察与思考 】 【打 印
大处着眼 回归经济面看ECFA

http://www.CRNTT.com   2009-10-28 11:03:50  


将ECFA回归经济面,是明智的选择。
  中评社台北10月28日讯/台湾《中国时报》今天发表社论,强调应该“大处着眼、回归经济面看ECFA”。文章内容如下:

  在“劳委会” 公布我国签署ECFA(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后,就业市场的影响报告,加上之前大陆商务部公布的评估,显示其经济获利数字高于台湾之后,各种质疑与反对声浪又起。在此,我们必须指出,谈ECFA必须从大处着眼,回归经济面看待。 

  政府与产业界迫切希望与对岸签署ECFA,最主要的原因是明年“东协加一”(东协加上大陆)、号称全球最大的自由贸易区的东亚自由贸易区将上路,届时区内的关税,大部分都将降到零。被排除在外的台湾,出口到此地区的产品─从石化、机械、到纺织、电子…,所有产品都就将面对高于区内各国的产品关税。 

  在全球激烈竞争下,目前产业界出口普遍只有个位数字的获利,一旦被课征高于他国五%到十%不等的关税,短期而言,竞争力顿失、获利下降;长期而言,许多无法调适因应的厂商,别无选择的要“根离台湾”、进入该区内投资设厂以享受零关税,国内的投资与就业机会必然减少。因此,与大陆签署ECFA以突破“边缘化”、避免出口产品被课征较高关税,是唯一的选择。 

  有人问:为什么不与区内其它“国家”签署FTA(自由贸易协定),一样可达突破被排除在区外的目的?这就是国际现实,现阶段,台湾就是无法与区内其它“国家”完成签署FTA,台湾与中南美“友邦”签再多的FTA,都无助于突破被排除在东亚自由贸易区外的现况。反而是各国在观察,如两岸顺利签署ECFA后,才可能与台湾签FTA。从大势着眼,台湾已没有不尽快签署ECFA的条件了。 

  至于反对者根据中国商务部估计,两岸签ECFA后对大陆国内生产毛额(GDP)可增加二七○亿美元,高于台湾GDP增加的六九亿美元,“好处不是台湾尽得”,甚至认为台湾“得不偿失”,因而反对签署,则更是不可取的谬论。因为明显的是台湾在此协定中也有得利,如无此协定,台湾的GDP却会因此减少、失业增加。更何况看此数字必须把经济体规模加入考量,以此估计,签ECFA台湾GDP是增加一.七二%,大陆是○.六三%,台湾受益还比大陆高。 

  而且,换个角度看,两岸都能从ECFA获利,才显示签署ECFA不是大陆片面对台湾的“示惠”,而是正常、双方都能获利的经济协定。反对者不回归经济面着眼,一味在政治面作文章,只是陷台湾经济于危机。 

  至于部分人士以“劳委会” 与“经济部”有关ECFA对就业市场影响的评估不一样,及会对部分产业有负面影响而反对,则更是见树不见林的说法。不同的经济模型、模型的参数估计不同,结果当然不一样,而且,坦白说,这些都只是一个预估值,经济体是有机的调整,最后的数字一定没有人能百分之百预测正确。而由于各经济体内个别产业与他国同样产业的比较利益不同,因此一定有产业受惠、有产业受损,只要整体经济体受益即值得作。政府的责任是对受损的产业与劳工,在政策上给予支持─如对失业劳工的救济、辅导,对厂商给予产业升级协助等。反对者以某些产业受损而主张不签,最后是更多产业受损,整体经济更将因此受创。 

  当国内还在为ECFA是否该签署流于口水战时,我们的主要竞争对手国韩国,已“全球签透透”;十月韩国再与全球最大的经济体之一欧盟,签署了FTA,三年内,欧盟销往韩国的九九%商品将取消或逐步降低关税,预估双边贸易额可增加三二○亿欧元。在此之前的八月,韩国也才与亚洲第三大经济体印度签署相当于广义FTA的“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CEPA)。两年前,韩国也已与美国签署FTA,目前正待两国国会批准。至于更早前,韩国已与新加坡、东南亚国协签署FTA,让韩国对该地区的出口金额呈二位数成长。 

  看看别人,想想自己。台湾,还有多少本钱与时间去争执、去蹉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