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观察与思考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新一轮宏观调控 呼之欲出

http://www.CRNTT.com   2009-09-19 08:11:52  


 
                  行政性干预再次强化

  在当前国内经济企稳回升的关键时刻,中央已经数次明确了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和积极财政政策的方向不动摇,下半年政策基调至少在口头上宽松已是毋庸置疑的。但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对货币过多、通胀风险、产能过剩等问题的担忧,政策“微调”过程中出现的行政性干预经济趋势正越来越明显。

  近期,水价、天然气价格、电价、景区门票价格等公共品几乎全是调价声,以猪肉、鸡蛋为首的农产品价格更是一路高涨,甚至连医院制剂价格普涨也已板上钉钉。为此,国家发改委近日下发通知维稳国庆期间价格环境,将保物价稳定提升至保国庆的高度,实际上8月份发改委已经连续出台4份文件稳定物价。最新的消息还显示,随着涨价潮的到来,电价改革已陷入了死局,煤电僵局估计还得持续,年内恐怕不会有实质性进展,资源税改革也可能再次推迟。此前,在上半年楼市和股市飙升,而CPI、PPI仍“双负”的态势下,对通缩通胀的争议就一直不断。虽然通胀问题尚不能上升到中央决策层面,但一些政策执行部门对通胀的担忧已渐露端倪,只是在中央三令五申下才逐步“统一思想”。

  货币政策“微调”实际过程中的信贷干预也可能超出意料。上半年的贷款放得太多了,下半年货币政策在保持适度宽松基调的背景下进行“微调”早已吹响号角。但从目前的形势看,货币政策的“微调”似已明显超过适度宽松的力度。据悉,截至8月25日,四大行当月新增各项人民币贷款总计仅1100亿元上下,8月信贷增长可能会超预期地回落,甚至可能出现同比负增长的局面,一些银行已经对下半年放贷实行了强势的规模控制。这其中有银行资本充足率约束和季节性回调的原因,但行政干预信贷的可能性还在进一步增大。

  此前,全国人大财经委在一份调研报告中披露,有19个行业呈现不同程度的产能过剩。但问题是,产能过剩并不是现在才有的毛病,而是多年来困扰中国经济增长的痼疾。为了今年中国经济“保八”,中央匆匆出台了4万亿投资计划和十大产业振兴规划,这些政策的实质是要加大投资、加大供给,极少考虑到消费需求,这些刺激政策也就难免引发粗放型经济增长和新一轮产能过剩。要知道,中小钢厂、水泥厂、煤矿之所以能够生存的背后实际上是市场需求在支撑。而在行政命令下,调控产能过剩往往牺牲的又是中小企业,这实际上等于在它们刚刚尝到经济复苏甜头的时候又当头一棒,这样的政策如何让其加快投资步伐呢?

  “压缩过剩产能”、“结构调整”等等宏观调控的词语,最早出现在1980年代中期。当时的香港人,初次接触这类“中国国情”,都感到有点无厘头:行业产能如果过剩,商品销路自然有问题,如果还死命生产,那不是拿自己的钱开玩笑么?还用得着出政策,教我怎么做生意?反过来,如果产品的市场需求非常旺盛,自然拼命搞生产以满足市场,也不用来保,因为从逻辑上说,只要价格体系灵活而富有弹性,行业产能永远不会过剩,永远不需要政策来调整。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在市场经济理念深入人心后,还居然有“压缩过剩产能”云云,那只能猜测:这些行业类别是否就是“共和国长子”们的禁脔?旁人不得染指?因为如果单从行业调整上来说,解决高污染、高耗能问题,那是环境政策和能源价格调整,其实不涉及行业准入和其他行业政策的配套问题。

  连中央自己也说:经济目前刚刚企稳而且非常脆弱,未来是非常不确定的,复苏随时夭折。现在就在各路资本都对未来谨慎乐观的时候,政府突然发出收缩的信号,大家还开不开工搞生产了?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