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观察与思考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香港文艺电影 能否再现光芒

http://www.CRNTT.com   2009-05-10 09:37:14  


 
          “武强文弱”难摘“最佳”

  再看其他几部。《赤壁》是吴宇森导演的大片,根据原着的故事大架构拍摄,但人物对白什么的,早就跳出《三国演义》很远。其特点是大场面、大制作,搬出千军万马,以显示出一种大气魄。此乃吴宇森野心之作。在他心目中,根本不是什么“要绝对忠实于原着”,而是要证明“我们中国人也可以拍出中国版的《木马屠城记》!”因此,如此大片,要说有什么创意的话,那就是那些有人有马有各种不同机械、兵器和阵式的战场大场面了。《三国演义》不是中华文化中的唯一,却是其中之一,书中的英雄人物早就名闻遐迩。看来,要在国际上扬威不可能靠缺少戏码的《天水围的日与夜》,而只能靠《赤壁》这类大片。《赤壁》如照足原着的风格,语言半文半白,或会影响其卖座;对白因此改为现代化,却失之于太俗,总之没有拿捏得好。武戏强而文戏弱,是香港动作片普遍的毛病。

  再看《证人》。本片给予张家辉充分发挥演技的大空间,果然他十分珍惜,大热胜出,成为第二十八届最热辣辣的影帝。《证人》基本上属于警匪片,这类片是香港电影界的拿手好戏,世界其他地方不能望其项背。然而,动作片其优势在动作,较难成为最佳电影以及难于产生影帝已成为它的宿命。因此,张家辉以饰演半好半坏的亡命徒而获奖可谓十分罕见,也是一次“险着”。《证人》不能获最佳电影也必与“武强文弱”有关。虽然剧本的设计不错,三方人物均因一次偶然事件而发生恩怨交错的关系,形成了一种叫人喘不过气来的剧力。如果文戏再加强,谁敢说没有问鼎最佳电影的可能呢?《天水围的日与夜》失之于“小”而“静”,《赤壁》失之于“大”而“武”,《证人》失之于“快”而“文”弱,都是难于成为最佳的致命伤。

           文艺作品今不如昔

  似乎只有《叶问》成了一枝独秀,最富有冠军相矣。是的,电影落画之后,DVD上市,就见在众多影碟铺前热播,吸引了行人。那一场叶问师傅与日本军官的擂台比武,打得精采,打得灿烂,吸引了中国内地同胞入场看全套,也在预料之中。《叶问》所有细奖都没获得,独得一个最主要的最佳电影,似乎说明它各方面比较平均。它的胜出,除了其他三部被“类型”所限制外,还在于《叶问》的故事架构较为完整,比诸李小龙、成龙的功夫片多了一份人物性格的刻画,多了一份民族意识的强化,多了人情味,少了血腥气。那几场面对日人的对抗和对打,不难泛起中国人对上世纪四十年代日本侵华的集体回忆。《叶问》集武打、人情、民族意识等等元素于一身,将故事拍得好看,成了观众的至爱,其获最佳电影,诚是十分合理的。

  香港的功夫片举世闻名,好几个武术宗派都因电影而发扬光大,其实还可发掘不少材料,拍成好看而有世界影响的片子。香港的文艺片则大大不如日、韩。如果我们仔细回顾近二十年来日、韩的文艺片,恐会大吃一惊:人家已出好几个大师(文艺),香港呢?有是有,却似乎今不如昔吧!我们期盼香港影圈百花齐放,文艺电影能再闪现光芒,出现经典之作!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