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观察与思考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中国教育部门的GDP主义及其后果

http://www.CRNTT.com   2009-01-20 12:15:30  


 
  在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这个阶段,尤其是工业化的这个阶段,中国最需要的技能工人。但中国的现实是,熟练工人大量缺乏。因为中专、大专和各类技术学校都变成了大学,自然造成了培养这类技术工人的学校的大量缺乏。

  这就导致了今天的人们所面临的困境:一方面是数以百万计的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另一方面是企业找不到有用的人才。中国的学生是非常优秀的,但经过了四年的大学培养,则变成了无用之才。

  当然,这和中国人的社会心理也有关系。中国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都可以进北大和清华,都可以“学而优则仕”。但很显然,同样重要的是教育部门充分利用了中国家长的这种社会心理。在很大程度上说,中国的教育机构只图利,而没有承担起其“社会责任”来。

  后果当然不仅仅是对学生本身,而且也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其中一个负面影响就是中国的产业升级困难重重。

  很多年来,中国在产业升级方面过分依赖于投资者,这可以从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等等种种说法上看出来。但问题是,为什么产业升级从内部来说没有巨大的动力呢?人才就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中国的很多基础研究都非常先进,幷不亚于其他先进国家,但就是转化不了产品。同样一种技术,拿到日本和德国生产和拿到中国生产就有巨大的差异。这里工人的技术和工艺水平是个关键。

  中国尽管已经是世界制造业中心,但是制造的大多是产业链上的低端产品。企业依赖的是无穷的廉价和毫无技术要求的劳动力,而学校也不培养能够促使中国产业升级的劳动力。

  可以确切地说,如果中国的学校不能培养大量的技能工人,中国很难成为一个创新型国家。技能工人而非外来的技术和资本是内发型技术创新国家的最重要的因素。

  孔子学院的不可持续性

  再进一步说,中国的教育制度也非常有效地制约着中国企业家的生产。在发达国家的早期工业化阶段,就企业家的教育背景来说,大多数企业家都产生于中等技术学校。他们所受的教育使得他们能够对某些现存技术进行改进,甚至创造新的技术。而在高端技术领域如物理、化学和航天等,企业家总是少数。这在任何社会都是一样的。

  中国教育制度所培养的人才幷不符合这个分布。如上所说,中国在下端是毫无技术要求的工人,大多为农民工;顶端是从事基础研究的科学家。缺少的就是中间地带的人才。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