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观察与思考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台湾政治局势的演变与两岸关系的走向

http://www.CRNTT.com   2008-11-28 09:57:02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严安林
  中评社香港11月28日讯/澳门的新华澳报刊载了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严安林在第十七届“海峡两岸关系学术研讨会”发表的论文,全文如下:

  2008年初,台湾先后举办了第七届““立委””选举与第12届““总统””选举。尤其是大选的进程及其结果不仅直接影响着未来几年甚至十几年台湾政治局势的发展趋势,而且对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也有着重大而深刻的影响。本文拟从台湾大选着手,探讨台湾政治发展的演变及其对未来两岸关系的影响。

  一、台湾大选的结果及其原因

  2008年3月22日,台湾第12届““总统””选举揭晓。在全部的1732万1603位选民、14401投开票所中,有1322万1609人参加投票,投票率76.33%。其中国民党候选人马英九得到765万8724票,得票率58.45%,民进党候选人谢长廷得到544万5239票,得票率41.55%,有117646张废票。马英九领先谢长廷221万3488票,多出16.9%。

  “公投”部分,有17313854人(半数865万6927人)选民。“入联公投”的投票数有6201677人,领票率35.82%,其中赞成5529230人、94.91%,不同意352359人、5.99%,无效票320088票;“返联公投”的投票人6187118人,领票率35.74%,其中同意票4962309人、87.27%,不同意724060票、12.73%,无效票500749票。

  (一)陈水扁当局的贪腐与无能是民进党选举挫败最大主因

  从民进党方面来看,失败的主因在于其政治路线的极端化(“台独”意识形态)、两岸政策路线的自闭化、人事路线的用人不当、派系争斗与选举策略路线的失误。选举结果可以视为台湾民众对“过去八年陈水扁执政的不信任投票。”“拖累谢选情最大关键,依然是扁政府八年执政包袱。”

  1、陈水扁执政八年的失败。没有政绩,经济不景气,贪污腐败,根源在执政的政治路线的大偏差,激进路线的失败,“台独”意识形态挂帅,重政治轻经济,重“台独”轻民生。“事实上把爱台湾的诉求过度操弄,变质为狭隘排他的族群沙文主义与反中情绪,这样的理念思维,形诸于公共政策上,即是经济上的锁国与文化上的去中国化,进而不断引发内部重大争议,最后则是大失人心。而过度操弄台湾主体意识,甚至还成为党内同志攻伐排挤的工具,使得本来人才就不足的民进党,一再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反淘汰现象。”“陈水扁主政下的两岸关系,已将双方神经蹦到最极点。战术上采行烽火外交,从一边一国、防御性公投、终统、正名到入联公投,意图使台湾问题国际化。”陈水扁“开启台湾政党轮替的新页,是背负最多期许的“总统”;不过,他可能也是台湾民主化后,最失败的一位“总统”,足为来者引以为鉴。”最后四年,陈水扁“一个人不但打垮了台湾,也打垮了民进党。”

  由于社会充满对民进党执政不佳的不满情绪,以至于民心思变。选民把选举投票看作“替自己买一张政党股票”,看好马英九为代表的国民党的潜力,能够为台湾、为民众谋求未来的利益。“马萧配狂胜的意义,就象征陈水扁执政的彻底失败”。甚至有媒体说:“与其说大家对马英九有多期待,不如说选民对民进党有多失望,民心思变,积怨如排山倒海,冲垮了执政八年所构筑的绿色堤线。”

  2、民进党在两岸关系上大搞“闭关锁岛”,不愿开放两岸经济的合作,违背时代的潮流,以致台湾经济边缘化,社会民生凋敝化。“执政后的民进党彻底误解深绿选民的意志,过去支持民进党,不只是基于台湾意识,而是在台湾意识之下,对于政治改革与公平正义的殷切盼望,但台湾主体意识,在陈水扁摇摇摆摆的情况下,受到前所未有的伤害,诸多改革理想,更在政府频频向财团低头与对官僚妥协的作为下,一次又一次的遭到践踏。”尤其是“随着弊案浮现、经济不景气及失业率上升,整体大环境已不利民进党”。民进党的传统支持者也由绿投蓝,如桃园县国民党在13个乡镇市共赢314186票,连民进党号称铁票的观音乡都失守,“主要原因在于民众对民进党执政的失望”。“绿营南台湾大票仓失守,马英九突围成功。”台联党的刘一德称:“民进党已经变成台湾进步的最大绊脚石”。这是台湾民众苦了八年后的决定与选择。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